袁紹這番話極為鼓舞三軍將士的士氣,很快便有各部軍校向著下面傳達袁紹的戰意。
南軍將士們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即是士氣大振
雖然河北軍的騎兵沖擊力實在是強悍,但是南軍的士兵也因此為袁紹的鼓舞而愿意死戰到底。
南軍的士氣一上來,也是給河北的騎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障礙。
畢竟沖擊一群悍不畏死的士兵,這個代價對于騎兵隊伍來說也是很大的。
眼看著騎兵沖陣就要沖不動了,劉儉手下的校尉趙叡隨即向劉儉請命,讓步兵軍團也是一擁而上,配合前面的騎兵與袁紹軍展開死戰。
趙叡的軍事主張其實并沒有錯,但是劉儉覺得這并不是最佳的時機
因為顏良、文丑、徐晃、徐榮的騎兵雖然將袁紹的軍隊沖亂,但是還沒有達到使對方完全割裂、完全混亂的地步。
這個時候,若是讓己方的步兵全面進入了戰爭中,那騎兵就只能是停止沖鋒沖陣了,而接下來就是雙方步兵在平原上的一場血戰。
雖然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戰爭手段,但是劉儉覺得這樣達不到最好的戰爭效果,而且也對步兵軍團的損傷很大,況且騎兵的沖鋒沒有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劉儉心中也非常的不甘。
很快,前線的斥候就將袁紹在陣前不躲入車內,親犯險地與三軍共存亡與河北軍死斗的消息傳了回來。
劉儉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不但沒有氣餒,反倒是精神一振。
他滿意的點點頭道“袁紹也不愧是我的一個好對手,果然不同于尋常人也”
“他既然敢陣前死斗,不懼箭矢,劉某人又豈能輸給他”
隨后,便見劉儉沖著手下的人一揮手道“拿鼓槌來”
早有人將兩柄鼓槌給劉儉遞送了過來,劉儉當即持著鼓槌催促擂鼓的戰車來到陣前,他親自跨上了戰車,將身上的罩服扔在了一旁的隨身侍衛手中。
緊跟在劉儉身邊的夏侯蘭見劉儉做出這種動作,急忙說道“擂鼓之事,豈能是大將軍親自為之”
“末吏不才,愿意代替大將軍擂鼓,以振三軍士氣。”
劉儉當即表示拒絕。
“袁本初四世三公,高門望族子弟,尚不懼箭矢刀斧,親臨陣前,以振三軍士氣。”
“某乃幽州邊郡子弟出身,難道在這戰場之上的膽氣還不及袁紹乎”
說到這兒,便見劉儉手持鼓槌,大聲喝道“吾親自擂鼓,振三軍士氣,望三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日不勝,吾便擂鼓不停,累死在這里亦可也”
說罷,便見劉儉高舉雙手,用鼓槌重重的敲打著面前的戰鼓,一刻不停。
袁紹親臨陣前,大幅度的鼓舞了袁軍的士氣,
但是劉儉亦是在陣前親自擂鼓,大幅度的鼓舞了己方河北軍的士氣。
兩軍主將在陣前如此拼命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傳到了前軍征戰將士們的耳朵中。
別人且不說,顏良和文丑兩個人一聽到劉儉在陣前親自擂鼓,還揚言不破敵軍自己就不下戰場的消息后,心中既感到振奮,同時又感到羞愧。
文丑聽到這個消息以后,當即轉身對著跟隨他一同奔馳的騎兵們喊道
“文某追隨大將軍,久經沙場,大將軍乃是天下第一雄主,如今讓這雄主在陣前為我等擂鼓助陣,難道不是因為我們無法突破敵陣,無法完成任務嗎身為大將,這真是我莫大的恥辱。”
“諸位將士,文某今日當著你們的面立下重誓,今日若是不破袁紹,文某必自盡于這沙場之上,絕不生還”
“愿隨文將軍為大將軍效死力,不勝不還”
“愿隨文將軍為大將軍效死力,不勝不還”
所有的騎兵皆是高聲呼喝,一個勁兒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