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派出的乃是一支偏師,而劉儉去截殺袁紹的兵馬也是一支偏師,雙方人數按道理是對等的,不過在戰力上,劉儉是處于優勢的。
袁紹的兵馬雖然覆甲率也非常的高,但跟河北軍的士兵的覆甲率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而且,南軍和北方兵士的戰力以及他們手中的兵器也有一定的區別。
現在的河北可是大漢的產鐵要地,同時也是兵器和甲胄冶煉的重要加工地域。
總體來說都是北方軍士的各方面要占些優勢。
當然,這些方面的差距勉強還都能克服,但南方軍隊與北方軍是最大的一點差距,就是戰馬。
袁紹雖然占據荊州,豫州之地,人口稠密,兵多將廣,但是他的軍隊卻有一個非常大的不足。
這個不足并不是靠汝南袁氏的能量就能徹底解決的。
那就是袁紹的戰馬數量以及戰馬質量,遠遠的不及北方的劉儉。
地利所形成的天然差距,絕非四世三公之門所能改變的。
袁紹麾下,雖然也有很多南方的騎兵,但是南方的騎兵所騎乘的戰馬素質與北方相比,相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劉儉河北戰馬的雄壯以及數量遠遠超過南方的戰馬。
特別是雙方交戰的地點是在一處平原上,騎兵顯得更是重要。
而在平原上的交鋒,兩支軍隊所擁有的騎兵數量,還有騎兵的素質,自然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雙方在平原上正面相交,隨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殺。
袁紹的荊州大軍也是操練了好幾年了,而且這些年在荊州境內也有不少的賊寇與之交過手。
在戰術方面,袁紹的軍隊可絕非等閑,非常的厲害,特別是南兵善用弓弩。
但很可惜,南方的軍隊的弓弩戰陣在平原之戰上卻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反倒是很容易被對方的戰馬軍隊切割成數段,導致陣型大亂。
而劉儉麾下四員大將顏良、文丑、徐榮、徐晃則各自率領著精銳騎兵,從東南、西、西北、南四個方向呈現蛟龍剿殺式的手段,在袁紹軍中往來縱橫。
袁紹見劉儉的騎兵如此囂張,勃然大怒。
在他看來,南軍正面與劉儉交鋒,雖然不能取得全勝,但也不至于讓對方一觸即潰。
可事實上,河北的騎兵實在是太厲害了
特別是這四名率領騎兵的北地將領,個個不是省油的燈。
徐榮、徐晃皆是長于軍略戰陣。
而顏良文丑率領的騎兵如兩隊殺神,這兩個人都是長于率兵突襲的猛將
他們兩個騎兵所到的地方,皆是三軍辟易,勢不可當。
他的騎兵在袁紹的軍陣中往來沖突了三個來回,竟然根本沒有人可以擋住他們。
袁紹看到這一點之后,頓時大怒。
他手持長劍,親自來到陣前,鼓舞三軍士氣。
荊州戰將霍篤急忙勸袁紹不可輕身犯險,但是卻被袁紹一把推開。
霍篤道“主公,敵軍的騎兵攻勢兇猛,不但往來奔馳,還善于長弓飛射,主公在陣前恐遭流矢暗算,還請暫時躲到車內,以防不測”
此時此刻,不光是霍篤相勸袁紹,其他的南方將領也都紛紛站了出來,勸諫袁紹趕緊躲到車內。
袁紹憤怒的對諸將說道“大丈夫當陣前斗死,豈可入車內以望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