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后,儒愿意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李儒的歸順是在劉儉的意料之中的。
畢竟這個人當年投靠董卓,也并不是因為他有多么的欣賞董卓,而是因為董卓確實能夠給他一個好的發展平臺。
相比于董卓,如今的自己很顯然更符合李儒的胃口。
當然,李儒這個人雖然聰明,但行事詭詐,頗為陰狠。
不過這一點劉儉倒是不擔心,他的計謀和陰狠還算記不到自己的頭上,畢竟他也是識時務之人。
劉儉已經想好用什么人來管著李儒了。
“李文優,從今天開始,你就在校事府,賈文和便是你的上官,以后有什么事,你就全都聽從賈文和的安排調遣。”
當年在董卓麾下的賈詡身份雖高,但是在受重用的程度上并不如李儒。
但是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李儒給賈詡打下手了。
李儒并不以為意。
他明白劉儉是要用賈詡看著他。
但他也知道,賈詡這個人并不嚴格。
他會看著自己,但只要自己不越界,賈詡對待自己還是會很溫和的。
李儒沖著賈詡施了一禮,說道。
“賈公,末吏從今往后,定當謹遵賈公吩咐,為大將軍效力”
賈詡心中自然也清楚,劉儉將李儒交給自己是一個什么目的。
“既然如此,那今后還請文優多多幫襯老夫了。”
興平七年元月,王允等人的罪行被落實了之后,朝廷方面的重臣們經過商議,通過尚書臺向天下公示了劉辯的十大過失。
同時,又有李儒主動坦白了當年劉辯如何指使他暗害呂強之事。
至此,當今皇帝劉辯,已經坐實不適合繼續執掌大漢天下。
故而,大漢皇帝劉辯親自寫下詔書,并蓋上玉璽,宣布退位,將皇帝位置空出來,讓于有賢能之人。
皇帝的位置空出來了,那么自然就是要得立新君。
于是,在百官與一眾劉氏宗親們共同的議論之下,先帝之子陳留王被推薦成了新君。
長安方面立刻開始準備盛大的登基儀式。
陳留王劉協在百官們的一眾推舉之下,接手了玉璽,成為了新皇帝。
也就是這一年,公元197年,大漢王朝改元建安。
先天子劉辯被貶為弘農王,暫居于長安近郊。
而已經坐實了反叛罪狀的王允、楊彪等人,則是被判斬立決。
同時,與他們有關系的全族人也都量刑定罪。
三公之一淳于嘉因為能夠及時坦白并交代王允與楊彪等人的罪狀,因而從輕發落貶為庶人。
其余的一眾文武百官則是重新擬定官職。
在這一眾文武百官之中。
撫遠大將軍劉儉的官職與爵位,也被眾人提上了議程,開始重新擬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