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在一旁恍然道“莫不是后備之糧”
賈詡道“正是,十余萬大軍在西涼前線,所依仗著乃是朝廷向涼州供應之糧,先前弘農王鑄小錢,施行弊政,為的是什么”
“不就是為了供養涼州軍隊么為了建樹功業嗎”
“涼州的兵馬再多,沒有朝廷的糧草供應,最終也必然成鳥獸散。”
這一番話,算是徹底的點醒了在場眾人。
“掐了供應董卓的糧道,使十余萬西涼軍在旦夕之間灰飛煙滅,成為潰軍,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荀攸站了起來,
他很是鄭重地對劉儉說道“丞相,文和之法確實可一擊必中,使西涼軍旦夕之間敗走,但是如此做法,對朝廷,對涼州,對整個關中,都沒有什么好處。”
“表面上看似解了朝廷之危,但實際上,卻是將這個危機轉到了今后。”
“公達可說的仔細一些。”
荀攸道“末吏在朝廷中也有數年的時間了,與這些西涼將官也有一些交集,雖然不多,卻有些事多少看的明白。”
“這些西涼兵不同于普通的兵卒,也和大漢的軍隊不一樣,”
“西涼軍更具有野性,而且也更具有生存能力,他們當年在涼州邊境的戰場與羌人作戰的時候,斷糧對于他們來說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斷糧一般對于那些西涼軍將領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西涼兵一旦沒有糧食,他們雖然沒有了反擊長安的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能自保,他們一定會在關中境內到處劫掠,搶劫普通的黎庶,取百姓的糧食,大幅的搜刮財富。”
“而這些西涼兵從今以后,也將從朝廷的軍隊變成席卷關西的叛軍,他們會成為餓狼,在整個民間劫掠,其結果,就是關西一直不會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丞相的志向,我多少也有些了解。
“丞相目光遠大,不只是想要結束大漢朝境內的戰事,而且也致力于平定外族。”
“涼州西面的西域諸國,或是西域諸國再往西的諸國異族,一直以來都是丞相的目標。”
“但是,如果我們關西境內不穩,我們還有什么余力對外用兵,對外開展經濟貿易,使大漢變的富強”
“這些西涼兵一旦處置不好,他們在地方就會成為阻礙我們發展國力的絆腳石,而要剿滅他們,非得窮上數年時間不合,這對于大漢王朝朝來說,絕非好事。”
“丞相若是往長遠打算,就不能隨意行使斷糧之策,至少不能全斷了西涼兵的糧,而是要少量的供給,讓他們吃不飽,但是卻還有的吃,使其暫時不能脫離朝廷的掌控,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跟朝廷撕破面皮。”
荀攸這一番話,可謂是老成持重,極有韜略和遠見,賈詡也不由得服氣了。
“丞相,公達之言,真是于國有大利賈某適才只是想到如何解除長安的威脅,卻沒有想的那么長遠,還請丞相采用公達之策。”
劉儉對于荀攸的建言也非常的滿意。
他說道“公達在朝中呆了這么久,眼光果然長遠,那就依照公達之策,咱們先給西涼兵少量的供應糧食,但是卻不讓他們吃飽。”
“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穩定其勢。”
“不過,此法也只是解決暫時的難題,如何徹底解決西涼軍之事,還需仔細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