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我已經說了不止三四遍,但就是有人不斷的在挑戰我的底線。”
說到這時候,劉儉緩緩的轉身看向身后的一眾臣子。
適才還是百無聊賴的劉協聽到這里,驟然明白了劉儉今日之用意。
看來還是有人在暗中鼓搗劉儉了
劉儉今日借著帶百官來看屯田成效是假,實際是專門來立威的。
劉協畢竟是劉儉扶持上來的皇帝,很是聰明,他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樣的話。
“朕已經下旨,決定要敕封張飛為左將軍,趙云為右將軍,這兩位將軍雖然都是丞相的舊將,但是看丞相的表奏之中,他二人對大漢朝確實是立功甚大北境異族的平定與收復,與他們兩個人息息相關。”
“朕下一步就是想請丞相總攬全局,一則恢復關中的元氣,開展各項產業,令百姓富足,二則,就是揮兵西向,征討涼州,平定長安城西方的禍患”
“如今的諸將,以朕觀之,唯有張、趙二人最能夠擔此大任,若不以他們兩個人為左右將軍,何以平定涼州”
劉協這番話說的倒是義正言辭。
別看他平時里貪玩好色,不務正業,但是他畢竟是個聰明的小皇帝,到了關鍵時刻,說出來的話還是有理有據,讓人能夠信服的。
劉儉向著劉協道“今日臣請陛下巡游于田畝之間,就是讓陛下看一看如今的關中之地,這些田地都是按照以往河北的屯田經驗照搬施行的,可以說是極為成功。”
“所以說,不論是軍事,政治,農耕,經驗非常重要”
“臣要提攜張,趙,也是因為他們經驗豐富”
“若是陛下覺得臣德不配位,大可將臣的丞相之職免去,臣愿意退位讓賢。”
劉協明知道劉儉是在做戲,但也不敢不做挽留之狀。
他急忙說道“丞相乃是我大漢朝的擎天之臣,沒有了丞相,大漢王朝豈不頃刻間如同山崩一般”
“到底是什么人竟然將丞相逼迫到這般樣子”
就在這個時候,便見荀攸站了出來。
“陛下,如今在關中諸郡國之中的官場,還有太學之中,諸多研究今文的學子,目前正在盛傳丞相乃是專權之人”
“傳言說丞相將張,趙兩個人扶持上將軍之位,乃是為了篡奪陛下的江山,為了自己專權,擅權鋪路,言之鑿鑿,且有越傳越廣之勢”
劉協聞言不由勃然大怒“何人竟感污蔑丞相”
荀攸說道“目前還查不出來,不過根據臣的觀察,此事應與一些有能力指使今文學子行事之人有關”
劉協的眼睛頓時瞇了起來。
其實劉儉曾經跟劉協分析過如今天下的形勢。
如今,袁家雖然已經南遷了,而弘農楊氏也已經跌落了政壇,朝堂之中的權貴們代表們暫時都消停了,但是在諸家學派之中,由今文系在朝堂中的人擔任顯貴要職,依舊是大勢所趨,或者說是百年來不未曾變動的事情。
雖然朝廷目前在各地極力的落實科舉制度,但在科舉之前,很多的今文系人就已經入職朝堂,他們滲透在大漢的各級官署,甚至遍布在地方主要家族之中。
就算是大漢選官要用科舉制度,但是在地方,今文系依舊控制著很多的人事,以學派為基礎,使各家和各家緊密相連,形成一股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勢力。
想要用科舉制度瓦解這股勢力,也非朝夕之功。
就算是科舉考試,今文系學子憑借目前的各家所掌控的資源,也比其他學派的學子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