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大漢朝現在使用的漢律,冀科的法律經過這么多年的完善,其律法更適用于現在新建的大漢朝帝國。
為了能夠讓國家更加有序的運轉,劉儉的丞相府與廷尉府一起針對現在的漢律進行了更改。
荀攸、荀彧、賈詡、田豐、沮授、審配等老牌冀州名士皆參與到了新興的大漢朝律法的制定當中。
依照冀科的條例,這次針對民間的這些官方輿論渠道整改,但凡有人敢違背朝廷的旨意的,其懲罰方式相比原先的漢律來說,確實是嚴格了不少。
這就讓朝廷中的很多人心中有了懷疑。
他們認為,冀科的調理未免過于嚴苛,有些不適合全國,畢竟,過于嚴格的律法可能會導致民間的激變增多。
但是劉儉卻認為,大漢朝這百年來在律條方面做的過于松散,那些權貴望族,因為鉆法律的漏洞,或是兼并土地,或是圈民偷稅,導致國家如今出現千瘡百孔的亂子。
若是能夠針對實際勢,早一點更改法律,并將法律嚴格的執行到底,想來就會讓現在的情況好上許多。
所以,嚴格的律法和貫徹的執行,對于現在的大漢王朝來說非常重要。
而緊接著,劉儉又開始扶持起了大漢朝王朝中的古文經學派,以及其他正在新創的延伸學派。
這就已經開始往今文系學派的根兒上、祖墳上刨了。
很快,各地開始出現了不同規模的動亂,那些今文系學派的家族利用他們現在所剩的余力,開始在地方煽動民眾造反,并組織叛軍來表示他們的不滿。
但是劉儉現在這樣做,就是要讓他們一個個的快一點現出原形。
想要在平靜中改革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改革都伴隨著流血與犧牲,這一點,劉儉心知肚明。
他急令關中的軍隊、三河的軍隊,包括河北的軍隊,以及徐州劉備的軍隊,開始在各地平定暴亂。
而那些膽敢煽動亂民的今文系家族,只要查明了證據,一經揪出,絕不顧及顏面,直接抄家滅族。
這樣做雖然會在短時間引起較大的動蕩,但是就長遠來看,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畢竟如果劉儉將來要東討西涼,或是南下對付袁紹、曹操、袁遺等人的話,后方一定要保證穩定。
以免到時候袁紹以他家族的體量,在自己的后方煽風點火,或是在朝廷中暗中鬧事,這對于劉儉來說還是非常不妙的。
就算是勢力再大,也不能夠忘乎所以。
隨后,乘著各地暴亂的時候,劉儉開始命人進入兗州,占據了兗州的主要郡縣城池。
兗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真空地帶,只是有名義上的太守和地方家族,但是卻沒有一個諸侯愿意占據這里,因為昔日的兗州是董卓、劉儉、曹操、袁紹等人的中間緩沖地帶,這里是他們四個人的戰場,昔日繁華的中原成了大漢朝戰場的正中心,到處都有逃難的人,田地荒蕪。
但是現在劉儉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他覺得是時候讓黃河沿岸的這一帶的人民恢復正常的生活了,他要用他的實力來保證兗州也逐漸向關中和河北一樣。成為一個富足的地域。
但是兗州的殘破程度相比關中來說更有甚之,肯定得需要一番費勁的治理,不過有點相信這件事是難不倒的劉儉的。
畢竟河北這些年來所做的積累太多了,河北有足夠的實力將儲存的資源分配給各州,讓各州都能夠均衡的發展,恢復大漢朝最鼎盛時期的國力。
而且為了穩定局勢,劉儉又升遷了幾個人。
其中牽招為河南尹,史路改為大漢的典農校尉,負責官方所有的屯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