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劉表在與劉儉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之后,終于決定來涼州當這個涼州刺史。
當然,劉表提前也與劉儉談了很多關于他在涼州治理的條件,希望劉儉后續能夠為他充分的支援,劉儉則表示沒有問題。
劉儉一開始還打算派一支精兵護送劉表入涼州,但是劉表直接拒絕了。
他有他的傲氣,也有他的風骨,他要單騎入涼州。
當然,這個所謂的單騎入涼州,并不是說劉表真是虎逼朝天的一個人騎馬去涼州了。
從長安往涼州這么長一段路,劉表一個人騎馬過去,不讓賊人剁了,也得讓羌族活剝了皮,半道上遇到猛獸也夠他嗆。
他還是領了一些隨從與護衛的,只不過這個隊伍的規模并不太大。
所以,這個所謂的“單騎入涼州”也只是一個略有些夸張的說法。
不過,劉表單騎入了涼州以后,還未等在涼州立位,就聽到了張飛在涼州的一番騷操作,心中頓時涼了半截。
這張飛如此行事,這以后他不就成了與他這個涼州刺史相庭抗禮的存在了。
這丞相也太慣著他的這個義弟了。
于是,劉表緊急寫書信向朝廷匯報了這個事情,并私信給劉儉,希望劉儉能夠讓張飛受到地方州牧的節制,而且希望他能夠交出土地的管理權。
還有那些屠戶的戶籍應該正常登記在郡署以及縣署戶籍冊下。
對于劉表的請示,劉儉只是很簡單的給了一句話回答,那就是五個字。
“知道了,再議。”
看到了劉儉這樣的回復,劉表就知道了,只怕這件事不是張飛擅自而為之,而是劉儉早就授意于張飛的。
果然,過了沒多久,劉儉就以朝廷的名義下達了關于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制度。
很顯然,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制度、辦法與張飛現在所做的事情完全一致。
在得知了朝廷的這份關于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新制度之后,劉表也就沒有就此事再向劉儉提出過異議。
他開始安下心來干他的事情。
而在朝廷方面,張既成為了現任的漢陽郡太守。
他來到了漢陽郡,與劉表在地方打政治配合。
身為漢陽郡太守的張既開始整治漢陽郡的民生,開展屯田水利諸事,而劉表則是統籌涼州全局。
不過,在劉表開展工作之前,他也約了張飛與他劃分兩個人的權力和界限。
劉表告訴張飛,他知道張飛乃是奉了劉儉之令,在涼州開展生產建設兵團的,不過涼州畢竟只是一個涼州,張飛的很多權力是與他這個刺史還有地方郡守重疊的,希望雙方在行事的時候能夠多加顧及到對方的情緒,有什么沖突大家商議解決,畢竟大家都是朝廷的人,為朝廷辦事,以后在地方辦事還是要友好相商。
對于劉表的要求,張飛自然是滿口答應,現在的他可不是當年那個剛剛入伍的莽漢了,現在的張飛,不光是軍事能力卓越,而且政治敏感度高,頗有計謀,眼光也長遠。
他拍著胸脯向劉表表示,涼州生產建設兵團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遵照朝廷的法度,當然,就算如此,張飛為了大局,對刺史和地方太守做一些少許的讓步也不是不行的,畢竟大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平定涼州嗎給長安西面打一個好的防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