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劉儉又通過張飛將這些帶往了涼州。
劉儉給并州的郭嘉寫信,讓他那邊從匈奴的牧場中抽調出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去往漢陽郡幫助張飛組織建設涼州的羌族牧場,同時也算是替并州的石墨還有鐵器,另外再找了一個銷售渠道。
將境內的石墨賣給羌族,郭嘉倒是沒意見,不過讓他在并州培養的人才去往涼州支教,這一點郭嘉就有點舍不得了。
這些人才都是經長過時間培訓的啊,待在并州不好嗎為什么非派去涼州
郭嘉給劉儉寫了一封書信,表示并州目前剛剛發展了幾年,遠不及幽州以及冀州發展的好,人才可不可以從冀州那邊調。
針對郭嘉的詢問,劉儉非常客氣的寫書信“教育”了郭嘉一番。
這封教育信的內容不太客氣,把郭嘉教育的心服口服。
隨后,郭嘉那邊便麻利的將人才以及涼州方面所需要的支持都送到了漢陽郡。
漢陽郡畢竟只是涼州的一個郡,相比于收編的南匈奴,鮮卑等部落來說,只是幫助一個郡的羌族建立牧場,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這只是一個試點,等成功了之后,涼州其他郡的羌族部落必然會爭相投奔而來與張飛合作。
就在張飛于涼州一邊屯田,一邊幫助漢陽郡的羌族建立馬場的時候,劉表在涼州也做了一件大事
這件事,即使是與他一同在涼州的張飛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如果說張飛到了涼州之后,第一件要整治的是羌族的話,劉表到了涼州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漢族的豪強。
先前,在漢陽郡與馬騰韓遂等叛軍勾結的豪強,已經讓張飛給處理掉了,而張既也擔任了漢陽郡太守,漢陽郡的屯田以及各項事業都走向了正軌。
張既努力的在漢陽郡發展,但劉表并不滿足于只是將勢力固守在漢陽郡。
劉表根據形勢,覺得朝廷的勢力若要在涼州穩固,那么歸于他直接能夠管轄的郡,最少也要有四個。
除了他所在的漢陽郡之外,劉表覺得圍繞在漢陽郡旁邊的隴西,安定,武都三郡也要歸于其統治。
武都郡乃是涼州與益州的交界,不論是人口還是耕地,都屬于大漢朝最末,這個地界別說是朝廷了,就是馬騰和韓遂這樣的涼州本地人,也不愿意將手伸進武都原因是沒什么油水,太窮太荒涼。
劉表在分析涼州局勢的時候,曾經給劉儉寫過一份奏疏,意思是武都郡雖然只有三千戶人口,但畢竟是涼州與關中和益州的交界,也是日后朝廷將勢力伸入蜀中的關鍵地域。
劉表還是頗有些戰略眼光的,他的意思,是希望劉儉能夠將武都打造成一個對南的軍事堡壘,用于阻攔蜀中的袁氏日后北上的前沿陣地。
不過在劉儉看來,武都郡雖然是要掌控在朝廷手中的,但完全沒有必要做如此防御。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別說是袁遺了,就算是袁紹掌控益州,劉儉也不怕他能打出來,而且現在的劉儉還巴不得他們趕緊自己從益州沖出來送死。
將武都郡建設成所謂的前線堡壘,大可不必。
因為防守的人不會是他。
在劉儉看來,發展民生以及產業,就是最堅固的堡壘。
劉儉寫書信告知劉表,別看武都郡沒有人口又貧困,且不適合耕種,但武都境內有著很多礦產資源雖然沒有劉儉在幽州和并州所開掘的礦產資源那么豐富。
另外,武都雖然不適合種植糧食,但是根據劉儉手下有經驗的人勘探,武都郡當地的地質比較適合種植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