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目前成規模的藥材種植業還屬于空白,為了能夠提升百姓的生存率,提高人們數量,劉儉已經開始規劃在大漢各地開始試著進行中藥種植。
至于隴西郡與安定郡,都是涼州東部的大郡,并且與漢陽郡緊密相連,人口在涼州也屬于比較多的郡,劉儉和劉表都覺得,若是能夠將隴西和安定給掌控了,則朝廷的根基就等于在涼州固定了。
于是,劉表找到了他目前在漢陽郡最為信任的功曹姜冏,與他商議如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控安定,武都,隴西三郡
姜冏是個文武雙全之人,在漢陽郡也是極有名望的。
劉表問姜冏道“三郡之地,羌人甚盛,群眾不附,馬騰韓遂因而取亂。”
“我有意鞏固涼州東部,但恐其不能聚集,不知有何對策”
姜冏道“治民之法,首在仁,若能以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
劉表又道“只恐不能解燃眉之急。”
姜冏又道“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
“韓遂馬騰為人勇而無斷,程銀,楊秋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
“羌人雖眾,然只要治理得當,不會反叛”
“關鍵還是在涼州本地的這些豪強身上”
“涼州本地的豪強多貪暴,人雖是漢人,卻不明事理,不守仁道,他們暗中挑撥羌人造反。”
“以往羌族每年造反,十有七八乃是涼州本地豪強之攛使,”
“如今劉丞相執掌朝堂,西州大勢可明,本郡之中,有能言善辯者,若遣去示之以利,諸郡豪強首領必定持眾而來。”
“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半州之人,都樂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后兵集眾附,西據狄道,東守冀縣,三郡之地可傳檄而定。”
聽了此言之后,劉表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姜功曹此言,甚和吾心”
于是,劉表接下來便做兩手準備,他一面暗中派遣姜冏所推薦的能言善辯之士,讓他們去與三郡的豪強溝通,探聽他們的態度。
果然如同姜冏所言,有些豪強能夠看清形勢,表示愿意歸順朝廷,一切以朝廷馬首是瞻。
但是,有一些豪強經過試探,似乎是還有想要暗中在各地稱雄之意,對于朝廷開始著手整治涼州的舉措,并不是很開心。
這些人的態度雖然沒有明確的表示出來,但是通過姜炯派人給他們的試探,劉表能夠感覺出這些人似乎想要開始暗中搞小動作了。
他們不希望他們家族所在的郡縣會被完全的置于朝廷的掌控之下。
劉表是聰明人,他自然明白,這些人都是涼州的不穩定因素,而且將來說不定整個涼州也會因為他們而出現更多的變亂。
相比于羌人,這些涼州的豪強更是可恨。
他們為了在涼州當土皇帝,為了能夠壓榨出更多的資源,不惜欺上瞞下,犧牲掉地方普通民眾的利益來滿足他們的一己私欲。
這些年涼州羌族的叛亂之火越來越盛,主要也是因為這些人在暗中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