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科舉制度斷絕了世家門閥舉薦學子的能力,這是得各地學府的學子在一定程度來講都已經成為了帝國門生。
帝國門生這個概念也是劉儉這些年一邊辦學,一邊在各個學校以及士子當中普及滲透的新概念。
沒有什么比當天子門生更為榮耀的事了
學生們不會再因為被原先的地方家族舉薦而入仕,而是真真正正的通過了科舉制度成為官員,成為漢室劉氏的門生學子。
而且所有的各地州立大學都與朝廷方面有聯動。
朝廷方面一有什么消息,立刻把消息下放到各個大學之中,讓士子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朝廷的消息,并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
天下學子們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那么這件事的輿論風向向就幾乎有了一個定論。
現在的學子不再需要地方家族的舉薦,也不需要地方大佬的支持才能有仕途,而科舉制度也使他們明白了朝廷對于他們仕途的重要性。
而且各地大學之中,豪強和寒門士子的比重越來越多。
所以現在的士子和當初不一樣了,他們的言論方向都變了,他們開始清一色的支持朝廷,很多人張嘴閉嘴都是朝廷的有利政策,現在的士子們明白,只有這樣做,他們的前途或許才會更加的光明。
而負責管理文化署的左伯,也在劉儉的授意下,開始刊印一本書冊,并大量印刷,廣布于天下之間。
論袁
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可能是近期準備好的。
因為這本書中的內容十分考究。
從汝南袁氏的先祖袁安開始,詳敘述汝南袁氏這數代人在大漢朝所作所為之事。
書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中肯的。
書并沒有從完全的側面來抹黑袁氏,包括承認袁家人的功績,袁氏數代子孫在朝堂中為大漢朝所做的功業,都有著詳細的記錄。
當然還有他們所做事情的黑暗面,這書中也大概有了一個闡述。
所以說,這本書的內容還是非常客觀的。
但是如此客觀的一本家族攥記,在這個時候大批量的發行于大漢朝,這當中的內容就令人尋味了。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