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楊秋、李堪等四人心中起了小心思。
張飛等人占據了隴西郡后,地方豪強對于朝廷的依附感越來越強,很多羌族也被他們拉攏過去了,叛軍的生活來源失去了不少,每年所得的糧秣支持實在是不夠支撐養兵的呀。
而張飛許諾給他們的利益以及財富,包括糧食,可以說是他們原先都沒有聽說過的數量。
畢竟現在劉表在涼州東部屯田很見成效,涼州生產建設兵團也日漸強大,張飛手中有足夠的糧食和財富用來招攬這些人,而且張飛背后靠的是整個朝廷,是大漢朝最大的金主。他許諾給這些叛軍首領的承諾,肯定不會食言的。
李堪,候選,楊秋、程銀四個人最終決定接受朝廷的敕封。
接受了敕封,就代表他們從今往后將成為朝廷的人了。
張飛也并沒有讓他們作為內應,與自己來里應外合的謀算韓遂和馬騰。
張飛知道那樣是不現實的,這些小股的叛軍若是在馬騰和韓遂身邊當內應,很快就會被他們發現,到時候連根鏟除,那對于張飛來說就得不償失了。
李堪、程銀、楊秋、侯選這四個人,朝廷方面皆敕封他們軍職,張飛則是讓他們率兵來隴西,到他的轄地里,并大張旗鼓的公布朝廷方面的圣旨,正式去除了他們身上賊寇的惡名,并予他們校尉的稱號,同時他們的軍隊也成為朝廷正規的軍隊,被收編于張飛的生產建設兵團下。
而張飛先前許諾給他們的財貨和糧草,也一應不差的全部供應到了他們的軍隊之中。
張飛之所以要這么做,就是拿這些叛軍給其他叛軍做一個榜樣。
他要讓涼州所有的豪強和當地的羌族看到,朝廷對待涼州不論是何方的勢力,都是有諾必踐行的。
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朝廷在涼州方面的公信力,同時也可以降低叛軍在涼州方面的影響。
張飛現在非思路非常清晰,戰場上的事情不是最緊要的。
打贏一場仗,或者是打輸一場仗,對于大局而言,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讓朝廷的威嚴以及朝廷的名望豎立在涼州,讓涼州人對于朝廷有依賴感和憧憬感。
先前的朝廷在涼州的影響力實在是太薄弱了,這才是涼州人不斷反叛的原因。
只有加強朝廷在涼州及羌族人心中的影響力,才能夠一勞永逸的掌控西北。
先前朝廷對于如何掌控涼州,曾有著將漢人大量遷移到這兒來的想法,但是張飛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只要能夠得到羌族們的心,涼州依然是朝廷的。
何處的子民不是朝廷的子民呢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