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只要羌族主動入漢族的籍貫,劉表的涼州刺史部都會給予他們金錢與糧食上的補貼。
這也是一種擴充涼州本部人口的策略。
張飛和劉表展現出了對羌族的充分友好,再加上張飛如今在隴西郡打了大勝仗,更加的助長了朝廷的威勢
所以,很多原先左右搖擺不定的羌族開始紛紛向著張飛和劉表傾倒,這樣就更加助長了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氣焰
而張飛也借著這股東風,開始派人去金城郡,招募當地的羌族首領,與他們暗中溝通交涉。
金城郡是韓遂和馬騰的大本營,要是拿下了金城郡,那叛軍在涼州基本就完蛋了。
而與此同時,論袁也已經被送到了袁紹的手中,而且如今的論袁在大漢朝的影響力極大。
現在各地關于劉儉方面所制造的輿論攻勢所造成的結果,紛紛都傳到了袁紹這邊。
袁紹在宛城為弘農王劉辯和何氏準備了盛大的葬禮。
本以為會給劉儉的聲勢造成重重的一擊,但事實證明,他所做的一切跟劉儉所做的相比根本就是小兒科,屁用都不頂。
現在各地的士族還有官學私學,對于袁紹派兵去弘農郡奪取弘農王而造成其身死的這件事意見很大,再加上論袁的問世,所有的士族都對袁家昔日所行的惡行品頭論足。
在他們看來,袁家數代人都干了很多見不得光的事兒,如今袁紹又來開始做這套業務,也是很正常的。
看來弘農王之死跟袁紹八成是脫不了關系了。
更有很多流言說袁紹借用弘農王的死打擊朝廷的威信。
總之,在這場往來,彼此互相潑臟水的戰爭中,袁紹算是徹底的輸給了劉儉。
這次的打擊,對于袁紹來說可謂是損失不小。
弘農王之死的輿論對他的傷害極大。
當然,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
弘農王也是因為劉儉的軍隊與袁紹相爭而死的,所以輿論方面不可能只是指向袁紹一個人。
當然,相比于袁紹,劉儉受到這波輿論的指責以及聲望的受損可要少得多。
最吃虧的人終歸還是袁氏而已,而且弘農王之死這件事,讓袁紹集團的內部開始產生了不穩定。
現在朝廷南北雖然戰爭依舊,但大局形勢對于袁紹卻非常的不利。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