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安撫安的很不情愿。
“德珪何必如此,莫要這般”
“你且看翌日,袁某親自率兵為你報仇雪恨。”
“”
當著眾人的面,袁紹好好的安撫了蔡瑁一番。
最后便見他突然一轉話鋒問道“德珪呀,你是如何回來的伱被生擒到那劉儉的營寨當中,劉儉可曾對你說了什么”
蔡瑁可不敢當著袁紹的面說什么劉儉認他當了妻弟,不愿殺他的話。
蔡瑁只是說了劉儉將他生擒之后,不愿意過分得罪袁公。
說白了就是有點兒含含糊糊的帶過去,并沒有跟袁紹說實話。
蔡瑁越是這樣,袁紹心中就越是起疑。
但是眼下形勢緊急,他也沒有跟蔡瑁過多的談論這件事,于是就先行讓蔡瑁下去休息了。
隨后,袁紹轉頭問在場的其他人。
“諸位,蔡德珪此番遭受如此大敗,我深受劉儉之辱,我欲集結兵馬,與劉賊一決死戰,諸位以為如何”
袁紹本來是想讓眾人贊同出兵的
但是事實上,諸人卻都不太想這樣做。
對于荊州諸家來說,現在與劉儉繼續交戰,實在沒有意義。
于是,黃氏,蒯氏,馬氏,龐氏,鄧氏等荊州各大家族中人,紛紛向袁紹諫言,希望他不要繼續再與劉儉交戰了。
事到如今,還是撤回荊州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聽了這些人的諫言,袁紹心中非常的不悅。
但是,如此多的人都諫言,不要讓他與劉儉繼續交戰,而是要撤退回荊州,袁紹現在當眾反駁這些人,似乎也有點兒不太好,顯得過于專斷了。
而且現在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劉儉那邊已經派人放出了風聲,揚言要進攻南陽郡,收南陽郡于朝廷治理。
而這些家族中很多人的本家還是在南陽郡,雖然他們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已經悄悄的將家族中的重要產業南遷,但是,他們依舊還是希望南陽能歸于袁紹統治。
畢竟,劉儉對他們的政策實在是太嚴苛了。
所以有的人提議,不妨趁著現在與劉儉議和
畢竟袁遺雖然剛剛敗退,但其兵馬依舊屯扎于漢中,涼州那還有馬騰和韓遂,與劉儉打的不分勝負。
江東那邊的曹操聽說雖然正在與劉儉談判關于曹純交易的事情,但誰敢保證曹操將來就跟劉儉沒有沖突
這一切的一切,對于雙方來說,目前都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中,所以在這個時候,若是與劉儉劃定疆界,雙方暫且罷兵休戰,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劉儉卻根本沒有給袁紹這個機會。
放走了蔡瑁不久,劉儉就開始調集全部的兵馬,趁著袁軍士氣跌落,開始對袁紹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
不過在對袁紹發動進攻之前,劉儉還給袁紹寫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