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正好順水推舟,賣甘寧一個面子。”
“讓那使者進來。”
隨后,那使者走了進來。
“回去告訴你家甘興霸,劉某接受他的投降,也愿意成全他顧念家人之情,你帶我的書信回去,讓他速做安排,莫要失信。”
使者聞言大喜過望,連連點頭稱是。
隨后,劉儉親自執筆給甘寧回信。
很快劉儉手中的書信就已經寫好。
劉儉將手中的信箋交到使者的手中,讓他帶著這封信箋返回魯陽復命。
盡管劉儉知道甘寧的那封信是他的詭計,但是劉儉自認為乃是君子,禮尚往來,回信還是應該的。
使者看著劉儉臉露溫和將回信交到他手中,他的心中安定不少。
剛才出帳的諸將對他怒目而視,他還以為計謀敗露了呢。
現在看劉儉的態度,看來一切進行的很是順利。
使者在接過劉儉的信箋后,馬上就慌不擇路的離開了他這個龍潭虎穴的大帳。
使者很快就回到城墻上,將劉儉所寫的信箋交到甘寧手中。
甘寧則是火速去找高干。
高干見劉儉有回信,臉上不由浮現出了喜色。
他迫不及待的打開劉儉的回信看了起來。
果然,劉儉的信中是對甘寧的極近拉攏,同時表示讓他作速行事,不要相負,
高干在看完劉儉的信后,他臉上當即露出了歡喜之色。
“不想,劉德然也中吾之計也”
“彼若如此,魯陽無憂矣”
甘寧則是笑道“劉儉暫時被將軍拖延住了,將軍還需暗中派人突圍,將此間諸事稟告袁公”
高干言道“正是如此”
隨后,高干就派人前往南陽郡的宛城,向袁紹請調兵馬前來援助。
此時的袁紹也是剛剛進入宛城,尚還未曾歇息幾日,就得到了劉儉分兵進入南陽,而他本人則是進駐到了魯陽的事情。
隨后,高干的求援書信到了。
袁紹知曉,劉儉這是乘他病要他命,他先前之戰,讓自己損兵折將不算,這回是又打算大舉進攻南陽了。
在意識到這點后,袁紹現在除非真的投降歸順朝廷,否則剩下的就只有加緊備戰一途。
于是乎,袁紹不及休息,隨即在牧署之中召開會議。
在牧守中,袁紹命人召集來城中的官吏、將校以及望族豪右代表。
在袁紹的召集下,因為他的威名,南陽郡中如今能來的官吏、將校、以及豪強大戶,都很快到達牧署的大堂之中。
看著眾人到來之后,袁紹便站在擁擠的縣府大堂中的高處,對著下方的眾人言道
“吾于荊楚之地,素無恩德,今劉賊率賊軍大眾至,百姓驚恐,軍士惶恐,諸族驚懼”
“此乃我等危急存亡之時”
“劉儉之所作所為,諸公盡知”
“其人在河北,破士門之家,何其多也”
“吾乃國家之牧,四世三公,本在為天子守土安疆,義在必死。”
“而今賊軍大至,劉德然只為取吾首級也諸卿為富貴計,可取袁某之頭顱獻劉賊耳”
當袁紹的這番話說出后,那些跟隨袁紹日久的將校與官吏皆臉有悲色,有的甚至痛哭起來。
而那些南陽郡中的望族和豪右魁首,也各自心驚膽裂。
劉儉當年在河北,后來在雒陽,長安,皆是強行推新政,雖有利于普通民眾,但是對于他們這些高門之人來說,卻無異于一場災難。
當下,便聽眾人齊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