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捅敵軍的腚。
朝廷軍的戰爭準備已經到位了,隨時都可以發起進攻。
七萬余朝廷大軍將士對著宛城虎視眈眈,磨刀霍霍,就等著丞相劉儉的一聲令下。
說實話,以多打少的戰爭對于朝廷軍來說始終不是主流,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建安年之前,劉儉大多數是進行以少打多的戰爭。
還是因為劉儉的轄地大,兵力少,北方要派兵駐防,收攏異族,有些時候力不從心,所以以少打多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過到了現在,劉儉的地盤愈大,前十多年做得布局開始得到了收獲,他大力擴軍,把朝廷軍整個進行擴充,再加上軍中開始加入了匈奴人,烏桓人等,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
而且這場大戰之前,袁紹也是損兵折將,軍力衰減,于是劉儉軍在兵力上也逐步占據了上風。
國力上的碾壓局面就此形成
就算是袁紹,曹操,袁遺等人聯手,全心全意,一起抵抗劉儉的進攻,也未必能夠占上風。
特別是這一次還真是針對袁紹一家而已。
這一戰,雖然只有七萬,但劉儉號稱二十萬大軍,奉漢天子詔,要平定南陽,挖袁紹根基。
雖然是虛數,但二十萬大軍的口號喊出來,令人心驚膽寒。
而袁紹在聽說了此事之后,為了提振士氣,對外號稱有二十萬大軍守城
但是,在怎么號稱,也白扯。
人口的基數在那擺著呢。
就算是袁紹占據著南陽郡和汝南郡這兩個人昔日的天下人口大郡,但是好以及基本統一了北方的劉儉相比,人口數量還是差了太多。
就算是很多望族南遷,但是南方的人口終究不能和北方相比,在這個時代,南方終究不是開發的主流,袁紹目前也根本沒有余力開發。
不過袁紹終歸還算是給袁家留了后路。
這些年來,袁紹不光是建設南陽,對于襄陽和江陵的建設也沒有停止。
此戰之前,他也暗中將族人和家眷從南陽郡遷移到了襄陽,同時準備了許多的大船。
他嘴上不說,但是有心之人都明白。
一旦局勢有變,袁紹必然乘船過江逃難,這是他早就準備好的,他甚至在漢江邊準備了足夠多的船只,好帶著他手下的人還是重要人物雖然離開漢江以北,去往江陵。
袁紹嘔心瀝血的準備著,但是面對北軍的強大威懾,他的部隊還是出現了恐河北軍的癥狀。
雖然他手下的人極力穩定軍心,但依舊不行。
建安三年六月十八日,劉儉派人去向袁送上最后的勸降文書,勸降袁紹,為之嚴厲拒絕。
劉儉不著急,又派人送了一次,依舊被拒絕。
第三次拒絕之后,再無商量的余地。
建安三年七月一日,劉儉一聲令下,趙云、徐晃和張遼,顏良四支軍隊按照約定時間,幾乎同一時刻發起了攻擊。
他們紛紛下令各部將士們一起攻打南陽郡的各主要縣城,此戰正式開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