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和袁術經過了一番商議,最終,袁譚決定率兵緩緩的向南郡出發。
在此之前,袁譚找到了與他并肩作戰的孫策。
這段時間以來,孫策與袁譚相處的一直都不錯,這些年來,他們兩個打配合打的也不少。
兩個人彼此間也算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特別是當年得到了袁術的提醒之后,袁譚對于孫策一直都抱著尊敬和拉攏的心態,使得孫策對他的好感非常之大。
現在這兩個年輕人經過了戰場上的合作,反倒成了莫逆之交,雖然在身份上他們確實有些差別,但是袁譚行事與其他袁家子弟多少有些不同,這也跟他常年在軍旅中生活有些關系。
當袁譚對孫策說了自己想要撤兵到南郡站穩腳跟的時候,孫策并沒有反對,而是決定全力支持他這么做。
不過,孫策卻提醒了他一件事。
若是袁譚現在把兵馬向南郡進行轉移,回頭若是讓袁紹知道了,會覺得他有什么不軌的企圖。
這樣對他日后繼承大位也是十分的不利。
所以孫策覺得,應該是他和袁譚兵分兩路,自己率兵象征性的前往南陽郡去支援袁紹,而袁譚則是回返南郡,幫助袁家鞏固基業。
這樣一來,他們兩個人分頭行動,就不會落人話柄。
同時也可以讓袁譚在這場爭奪繼承人的戰斗中拿到最多的利益。
袁譚同意了孫策的說法,隨即與他兵分兩路。
不過孫策這次即使是去南陽郡,也沒有打算全力的支持袁紹,畢竟現在的情況,孫策心中也有了一些他屬于他自己的小算盤。
他只是率領他的兵馬在南陽郡與豫州的交界駐扎,做出要增援的勢態,但是卻沒有及時派兵進駐。
對于孫策這個人,劉儉多少還是有些知曉的,不過這僅限于他在歷史上對于孫策這個人了解。
眼下,見孫策進入了這種狀態,劉儉大概明白他在想些什么,隨即不由哈哈大笑。
看起來,孫策確實是他有他的小心思,這個人也是一個不甘于人下之人呀。
孫策在南陽郡的附近轉圈圈,劉儉也不著急對他進行進攻,他只是讓手下的斥候,還有賈詡手下的校士,仔細的探查孫策的動向,但有異動就及時稟報給他
而他依舊是專注的對宛城發動輪番的進攻轟炸。
宛城,許攸府邸。
許攸看著手中酒爵中的酒,仰起頭來,一口將那些酒水狠狠的都喝進了肚去。
隨后,便見他緩緩的放下手中的酒爵,一臉的無奈與酸楚。
“想當初,他袁本初之所以能夠進駐到荊州,還不是靠我許攸為他謀劃,為他鋪路如今,他得了勢,卻因為一點小事就不顧往昔之情。”
“竟絲毫不念及我昔日的功勞,如此薄待于我。”
“實在是讓我心痛,心痛啊。”
說到這兒的時候,許攸的眼中不由露出了幾滴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