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也思考過將征辟徹底的慢慢取消,但是眼下這個狀況還不行。
畢竟,現在南方還有敵人,而且中樞系統的人事更迭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家是一個巨大的運轉機器,不可能停擺調整,必須要在保證運轉的同時,進行調整,逐步走上正軌。
所以說,要徹底的廢除征辟,對于現在的劉儉來說,還有些為時過早。
在劉儉的心中,至少還要等到天下徹底一統,自己完全騰出手來細化漢境內的官職,整頓內務。
不過對于劉儉來說,現在朝廷之中的三公已經被他廢除,而其他的要職正在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而逐步被替代,但是科舉所產生的這些人才,他們背后依舊是有家族存在的。
而隨著劉儉科舉制度的興起,這些家族也會在用手段來擴大他們的權力和影響,甚至有可能在將來劉儉死去的那一天,他們還會想辦法讓劉儉的科舉成為空談,迫使歷史進步。
不過針對這一點,劉儉也已經開始想辦法化解了。
印刷,造紙,各級學堂的普及,是摧毀這些大型的士族在大漢朝拉幫結伙的最好的手段
知識的大面積普及可以使他們的優勢蕩然無存,使威脅化為零。
但是卻需要時間。
而現在這個關口,就是劉儉和地方士族搶時間的關口。
原先是河北,后來是三河,關中,現在又到了南陽和潁川等地,隨著劉儉地盤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士族到了他的轄境,劉儉不可能一直用高壓手段來制衡他們。
在造紙,印刷,科舉,州立大學等手段方式的效果徹底顯現之前,劉儉還需跟他們斗智斗勇一陣子。
根據劉儉的估計,應該得是耗盡他這一代人的生命,差不多就會有大成果顯現了。
“文和啊。”劉儉突然開了口。
賈詡的精神頓時一振“丞相有何吩咐”
“南陽,汝南,潁川等地,除了各大家族的關系之外,你立刻將有一定基業的中小豪強或者,乃至于先祖乃是宦官的家族的名單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給我整理好。”
賈詡是聰明人,劉儉只是一開口,他就知道劉儉要做什么了。
賈詡心中暗道丞相果然非同等閑人也
“丞相放心,末吏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將此事辦妥。”
“好,去吧。”
“喏”
占據了南陽郡和潁川,汝南之后,劉儉派人從長安將兩個剛剛通過科舉,且成績優異的人調到了他的軍前。
這兩個人不是別人,分別乃是他的長子劉冀以及義子袁寵。
當年,還是小孩的兩個,如今也都成長為了少年俊杰,同時經過了名師的指導,這些年來也一級一級的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了朝堂之中的準備人才。
而為了鍛煉這兩個孩子,劉儉也讓他們進入了相府,同時來到了自己的身邊,進行歷練。
兩個青年見到劉儉之后,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