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賊終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多年來一直針我汝南袁氏為了袁家基業,袁某如何能不伐之”
袁紹拖著病體憤怒的召開了軍事會議。
話雖如此,與會的文臣武將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知道這很不切實際。
雖然他們對于劉儉讓袁寵在豫州新政這件事和袁紹一樣驚訝,可驚訝過后卻不是憤怒,而是另外很多種不一樣的感情。
大多數人沒有為汝南袁氏的未來感到惋惜,他們大多是另外一種想法。
或許,汝南袁氏完了,袁氏在政治上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連袁基的兒子都去給劉儉當急先鋒,袁氏的未來還能如何
從天下大族的頂端跌落神壇,是汝南袁氏一眼可見的未來。
對于南郡以及荊南的這些士族和望族而言,別說他們已經看出荊州無北伐之力了,就算是有這個能力,他們也不可能在輕易支持袁紹北伐了。
這次會議十分重要,蔡瑁,黃祖等人也趕了過來,出席了會議,他們和蒯良一同向袁紹諫言,堅決不支持北伐。
這也不是說他們就是有二心,是心向劉儉的人,而是他們根據荊州目前的形勢分析出來。
袁紹因為連續的失敗,已經失去冷靜了。
現在所做的決斷是有問題的,大家自然要拼命相勸。
最終袁紹還是忍耐住了心中的沖動,沒有繼續對于北伐這件事商討下去,其實他也就是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怒。
他潛意識里也清楚,己方現在根本無力北伐。
只要能夠沿著漢江安排布防,阻擋劉儉大軍南下的腳步,這對于他來說就算是贏了。
但是,就算是嚴守漢江,現在荊州軍的士氣不振,袁紹也不覺得己方能夠擋得住劉儉的腳步。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已經無計可施了,又能如何呢
在這種情況之下,袁紹只能寄托于他的好兄弟袁遺了。
袁遺的軍隊先前在關中雖然打了一場敗仗,但是兵馬折損的程度還遠遠沒有像袁紹這么大,袁紹覺得現在這個時候讓袁遺出兵北上,從漢中出兵往關中牽制一下劉儉的精力,這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這種情況,袁遺到底又不又會出兵呢
雖然他們是同宗兄弟,但誰知道袁遺現在心中打的是什么主意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江東方面,曹操派了使者前來見袁紹。
使者乃是曹操手下的嫡系呂范。
他向袁紹提出了袁曹結為同盟,而不是當年那樣當他的附庸。
這樣一來,雙方互為唇齒,共抗劉儉方才可在天下形成鼎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