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最終還是決定,按照袁術教他的方法,準備在荊州奪權。
是在袁紹活著的時候奪權,還是在袁紹死的奪權對于這件事,袁術一開始也是比較為難的。
但相比于袁譚,袁術終歸是做過一方霸主的,經驗比較豐富,特別是他活了好幾十歲,眼界也遠遠要比袁譚開闊,對于事情考慮深度也要強于大部分人。
袁術的心中明白,如果等袁紹死了,在袁尚成了荊州之主后奪取權力,相比于袁紹活著的時候,或許會容易一些
但是,在這個父慈子孝的年代,袁譚的行為一定會為荊州和北方各地的士族豪門所鄙夷。
在某種角度上來講,他的這種行為就是屬于不孝。
雖然袁譚是長子,有合法的繼承權,但是袁紹畢竟是他的父親,袁紹將位置傳給第三個兒子,而袁譚如果反叛,那就是叛逆了父親的意志,是大不孝。
“兄長,若你是蔡瑁,事到如今,你會不會認劉儉這個姐夫呢”
聽到這兒,袁紹用力的支撐而犧身,接著便見他重重的咳嗽了幾聲,方才說道“兄弟,那依伱之見,此事應該如何處置”
聽了袁術的話,袁紹點了點頭,道“此言甚是在理。”
“若是一些無關緊要之地,也就算了,關鍵是現在江陵守將,乃是蔡瑁。“
于是,袁術就開始與袁譚商議接下來的事情。
所以袁術才覺得,還是讓袁紹在世的時候直接將他的位置和基業平穩的過渡到袁譚的手里,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袁紹聽到這里,不由皺眉。
“你這次過去,位當在蔡瑁之上,務必幫我鉗制此人,要小心防備他,但也不能逼的他反了”
“公路,你覺得有何不妥之處速速對我言明,你我乃是兄弟,不必顧慮太多。”
現在的袁紹可是經不起什么大風大浪了。
別人不知道劉儉的能耐,袁術心中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只要給予利益就是了,不過是一碌碌小人而已,又不是出身望族。
“是啊,自家兄弟都信不過,何況是外人。”
想要從袁紹的手中奪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
袁術的話說到了袁紹心中的痛處上。
袁術輕輕的嘆了口氣,說道“兄長啊,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呀。”
袁紹說道“有什么不合適的,現在我能夠信任的人也只有你了。”
在商量定之后,次日,袁術就前往袁紹的府邸,面見袁紹。
“那以弟之見,我們派哪一個子侄去做此事比較好”
而一旦袁譚奪取弟弟的基業,那么在北方的劉儉也會借著這件事,開始挑撥荊州本地士族豪強與袁譚之間的關系。
而袁譚的手中也有一支精兵,這些年來,袁譚南征北戰,居功甚重。
至少荊州之地那些心懷意志的士族和豪強們,沒有借口來打擊袁譚了,同時,北方的劉儉在這件事上也做不出文章。
“只是江陵那邊的蔡瑁也是一名荊州大豪,此人在父親麾下多年,執掌軍隊為父親出生入死,想從他手中奪取江陵也不太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