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張飛身邊的趙云聽了這話,胸脯稍稍挺了一挺,看來是對自己的這些年遠征海外的功業頗為自豪。
而隨后,就聽那些商人,就著凌云閣中功臣的事情,挨個品評起來。
“荀文若,賈文和,郭奉孝,荀公達,這是在諸葛孔明之前,軍機處和內閣的四大庭柱,多獻奇謀!”
“黃忠,韓當,徐榮,高順,程普,張郃,高覽,顏良,文丑,張任,嚴顏這幾十年來對外征戰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黃忠和徐榮兩位老將,當年率兵跨越山嶺之阻,滅了大漢南面的林邑國!”
“高順,程普等將軍也厲害啊,他們領著率兵進入南中,直入不毛之地,孫策等叛逆之臣,不就是死在了高順將軍的手里嗎”
一說起孫策這個名字,很多人頓時來了精神,就連酒肆的老板也不忙活了,聽他們絮叨。
顯然,這個從南中逃到境外部落的漢人,令他們非常感興趣。
也難怪,孫策在大漢老百姓心中,也是個神人了。
神經病的神。
孫策逃到了西南漢境外之后,那里都是不毛之地,大部分都是原始部落一般的存在,根本還沒有形成巨大規模的文明,而孫策這樣當年在漢人之中,也算是一方首腦的人物,居然能夠忍受跑到那邊跟野人們過蠻荒一樣的生活,這自然是讓很多漢民都覺的新奇。
“那孫策為了報仇,也不顧國家,不顧忠義之道了,甘心在蠻荒當一個野人,肆意擾亂我大漢邊境,屢屢與大漢朝廷作對,雖然不成氣候,不過倒也是惹人厭煩!”
一名客商道:“不過,對大漢朝來說,這不也是好事嗎正因為孫策在西南蠻荒境外,我大漢才有借口對蠻夷用兵,如今西南境外的諸多部落也皆臣服我強漢,我們的文化和商品,還有書籍對那里的蠻夷影響甚大,這也有一份孫策的功勞。”
“只是老一輩的英杰相繼去世,如今朝中又有何人呢”
諸葛亮道:“諸位對朝中老一輩之事了解甚多,卻不知,如今朝堂之內,亦是英才濟濟!”
“當今天子圣明燭照,英明圣武,不愧為太上皇之子!”
“另有關平,張苞,劉括,審執,田融等名將坐鎮。”
“英才姜維,鄧艾,賈逵,衛凱等南征北戰,不讓昔日之老一輩的英杰!”
這話說完,旁邊的趙云亦道:“特別是天子的幾個弟弟,亦非凡人。”
“如今的平北將軍乃是天子之弟,劉裕,昔年他曾跟隨在張翼德將軍身邊,如今已經是大漢第一良將,其人率兵北伐,其兵馬已經拓境五千里,幾入極寒之地。”
“天子三弟劉治,現在內閣輔政,主抓民生,其人昔年曾是荀文若之學生,盡得其能,可謂大漢名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