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道:“那……天子的意思”
劉儉笑著道:“他說我就得聽嗎,他娘在世的時候,我聽他娘的,他娘如今不在了,他還想管他老子”
張飛和趙云聽了這話,隨之就是無奈一笑。
諸葛亮卻是輕輕地搖擺著羽扇,意味深長的看著劉儉。
諸葛亮這些年輔佐劉冀,可以說是當今皇帝的左膀右臂。
他最清楚當今皇帝劉冀是怎么想的,同時也明白劉儉是怎么想的。
記得有一次,太上皇劉儉在益州之地巡視,諸葛亮總領軍機處與劉冀在京城中制定在內蒙州新建幾座戰略城池的大事。
當時天色已晚,左右無人,劉冀對他的心腹諸葛亮,曾就著太上皇的事,說了幾句心里話。
那些話,還有當時的情形,諸葛亮如今依舊歷歷在目……
“孔明啊,這么多年,太上皇一把年紀了,你可知道太上皇為什么就是執意不肯回長安呢”
“陛下,臣以為,太上皇游歷四方,查陛下所不能查之弊政,并時時告知于陛下,使陛下能夠盡早的革除大漢的痹病毒瘤!”
劉冀聞言笑了,他轉頭看向窗外的漆黑的夜空。
“這只是其一,孔明啊,你雖多智多謀,但對我的阿父,還不甚了解啊。”
“你說對了一半,另一半的原因,是太上皇不想因為留在長安,而分朕的權。”
諸葛亮聽到這,沉默不語。
他何等睿智,自然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的。
別看劉冀是皇帝,而且英明神武,但是與劉儉相比,他還差得遠呢。
劉儉若是還在長安,別看他不當皇上了,其實屆時依舊是宛如皇帝一般的存在,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可以左右天下的局勢。
只要他人在朝堂,這朝堂最大的權力,就依舊是在他手中。
當然,這也是每一個帝王所向往的。
直到死,也不放權。
但是,這對身為皇帝的劉冀,就是一種最大的障礙。
京城中的官員們也會不由自主的拜倒在劉儉的身前,雖然他們表面上輔佐的是皇帝臣子,但是,在他們心中,真正能夠掌舵的人,永遠是那個太上皇。
時間短了,或許還可以,但是時間長了呢
歷史已經證明,父子情,有的時候,在權力的面前非常的脆弱。
甚至可以說不堪一擊。
而劉儉,拿得起,放得下,最終,他選擇了徹底的放權,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將所有的權力移交給他的兒子。
說到這的時候,劉冀的眼中甚至有一些朦朦的淚霧。
“朕的阿父,這般年紀了,卻還為朕這般著想……”
“朕是真的想讓阿父回長安,不要在外面顛簸了,但是每一回寫信,阿父就是不同意,阿父雖是大漢朝的太上皇……可是,他也是朕的父親啊。”
“朕是真的希望他能夠回來,讓朕守在他身前盡孝。”
……
“孔明,你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