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好像找到了自己心中迷惑許久的答案。
……
或許是多了教導學生的責任,楊錚也給自己制定了訓練計劃。
他的棋力大概在代替棋呆子去參加展會時,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上限。雖然現在的上限足夠讓他應付著絕大部分的職業棋手,但面對像老周這樣的頂尖高手明顯還是沒有太多勝算的。尤其在老周和東東對弈的那一局中,那種前所未有的壓迫感也讓他感覺到一絲危機。
自己的學生未來只會越來越強,而作為老師的自己也必須突破自己的上限,不斷的去追尋著極限。
象棋的極限是什么呢?是超越所有人的計算能力?是把控棋盤和對手心理的大局觀?還是身經百戰的實戰經驗?
這個答案,太過復雜,就算是站在華夏象棋巔峰的老周也不能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而且,這個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
為了能突破極限,楊錚第一次嘗試著與電腦ai對局,面對著初級中級的人工智能,他的勝率高達95,而面對互聯網上最頂級的象棋人工智能,他的勝率卻只有百分之五十。
這個數據若放在華夏象棋棋壇上,肯定會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也會讓很多職業棋手感覺到自愧不如。但楊錚似乎并不滿足,因為他知道,互聯網所能搜索出的人工智能可遠遠沒有那些大公司大企業的人工智能更加先進,他還知道,人工智能還在成長,它的上限甚至比人類的極限還要高。
為了讓自己面對高級人工智能勝率提高,楊錚也在網絡上查詢過很多資料。現如今能夠挑戰并贏過人工智能的象棋棋手其實并不少。但是他們大多都是殘局取勝。
并且,幾乎所有象棋人都覺得超越人工智能的極限永遠都會在象棋殘局中。
其中就有一個被世人譽為512核電腦的棋手,他在采訪中曾說過,自己潛心研究了幾十多年的象棋殘局,為的就是挑戰人工智能。
當然他說的話真假不知道,但是他面對某家外企精心研究出的人工智能,他殘局的勝率高達85,這已經可以說是國內的記錄,也是世界的記錄。
這個人的名字叫茍阿么,雖然名字不好聽,但是在象棋屆里可是赫赫有名的。就連退出棋壇許久的老周都聽說過他的名字,不過,老周對他的評價并不高,他經常說茍阿么是舍本求末,也說他忘記了象棋的根本。
楊錚也曾問過老周有關于象棋的根本是什么的問題,老周給出他的回答就是,象棋的根本就是人與人的對戰。或許對于老周來說,一個文化想要流傳下去,必須是人與人的對接,而不是人與機器的對接。
雖然老周說的是大實話,但現在的人又有幾個能真正的聽進去呢?
楊錚也因為茍阿么,對他的殘局理論起了興致。
通過網上資料,他得知這個男人居然開了一家棋社,專門教人殘棋。這又讓楊錚決定明天要去找茍阿么看看他的殘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