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
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與電腦練習殘局對戰,已經有所感悟的楊錚,看待著隨機出現的殘局,他腦海里第一反應就是計算著隨機出現的殘局有沒有“和”的可能性。
當然,現在的“電子殘局”,大多是進攻性為主,很少會出現“和”的可能性。
這種電子殘局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改變了象棋殘局原本的格局。
也間斷的讓象棋對局趨向于“快餐文化”。
仔細想想,無論是天天象棋見,還是現在諸多網絡象棋對戰軟件,很少會出現一盤棋能下到一個小時以上的情況,人們都開始病態的追求象棋的“進攻性”,反而刻意忽略了象棋的多樣性。
不過,這種改變,倒是對于很多基本功扎實的棋友反而是件好事。
在現在一味追求“快準狠”的當下,“慢上半拍”雖然走得慢,但他們有時也會比別人看的更細致。
思維方式的轉變,也讓楊錚今日殘局的勝率高的可怕。
他好像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人工智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仍然在殘局領域下不贏人類棋手的真正原因。
那便是人工智能太過于無敵,無敵到他永遠不會“以和為貴”。
在楊錚依然練習殘局的時候,一個忽如其來的對局邀請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看著對手的id,他忍不住笑了起來。
邀請他對局的正是鵬飛,此時的鵬飛剛剛結束了自己的直播,自從象棋軟件的崛起,作為最年輕的象棋大師,鵬飛在這段時間不出所料的成為了眾多媒體的寵兒。
他有熱度,也很有分寸,同時棋力高絕,在直播對局的同時,也偶然帶貨,他帶貨的基本也都是十幾塊錢的古棋譜,雖利潤不多,但保著平價,實用的品質,也得到了諸多棋友的好評。
楊錚有些意外鵬飛為何會在此時找他對局,他雖然沒有直播過,但他也看過鵬飛直播過幾次,鵬飛直播應該屬于高強度直播。
每次直播他都要下上二三十盤棋,并且還是一邊解說,一邊對局。
高強度的下棋,伴隨著不弱的對手,不但是對專注力的考驗,也是極其消耗體力的。
若是自己,定不會在直播結束后,還主動與人對局,但楊錚也沒有拒絕。
他已經很久沒有和鵬飛下棋,不過他也聽說,鵬飛在成為象棋大師后,因為高強度直播,棋力下降嚴重,已然沒有普通象棋大師的水準。
若是放在平時,楊錚也會說上幾句,告誡鵬飛職業棋手應該以棋力為重。
但現在楊錚卻發現,自己大概沒有任何資格去給別人說些道理。
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地位身份不如對方,自己好像也被社會這個大染缸侵染的學會了所謂的“理解”。
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以金錢論成敗,既然鵬飛現在有著超越普通人的熱度,自己就不應該阻擋他的財路,而更應該讓他在這短暫的熱度中,多掙些錢。
但他的腦海里,卻莫名的回蕩著劉大師的話,他忽然覺得,自己應該讓鵬飛明白棋力對棋手的重要性。
楊錚默默地接受了鵬飛的邀請,并且主動將先手讓給了鵬飛。
僅僅十手過后,楊錚已經判斷出鵬飛不僅棋力下降,對子力的運用也不如以前。
他猶豫了好一會,開始下起了慢棋。
對面似乎對楊錚的選擇有些不理解,明明占盡優勢的楊錚,為何棄快打慢。
不過,既然是楊錚的選擇,他也沒有理由去拒絕。
鵬飛最擅長的七十二變,如今似乎因為長久沒有的練習,變得有些生疏拙劣。
楊錚仿佛也沒有看到鵬飛拙劣的七十二變,他慢悠悠的布局,好像要打上一盤超越四十手的超慢棋。
又是十手,對面望著楊錚這銅墻鐵壁的防守,他居然直接選擇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