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太多的試探,紅方先手的孑菲第一手便是跳的邊馬。
這一手非常規的開局,不僅透露著孑菲對這場比賽極為重視的態度,也能看出孑菲這把已經有了孤獨一擲的決心。
他在木子杯之前就曾在棋展會上見識到楊錚與一名道士下棋的全過程。那時的楊錚雖然布局略顯稚嫩,但楊錚那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也給了孑菲極大的震撼。
再此之后,他也時常關注楊錚的動態,幾乎也是親眼看到楊錚一步一步走上自己難以想象的象棋高峰。
也因為親眼所見,他很快便意識到楊錚這個對手,絕對是自己有史以來遇見的最強的對手。
所以在比賽之前,他特意請教了他的師父,詢問著如何才能拉近他與楊錚的棋力差距。
維特大也不愧是象棋特級大師,就算不與楊錚盲棋交手,他也看出了楊錚作為業余棋手,有個十分致命的問題。
那便是對于開局布局,有著極為依賴的偏執。
很多場比賽中,楊錚都喜歡后手打先手,利用對方常規的開局,布局出最適合他的,攻防兼備的開局。
這是他的下棋優點,也是他的致命缺點。
因為人工智能不止一次廢除了“開局即是決定終盤勝負”的下棋觀念,它也用很多實戰,告訴了幾乎所有職業棋手,中局才是決定勝負的“勝負局”。
而作為業余棋手的楊錚,他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始終還是不如職業棋手那般深刻,這也導致一個非常規的開局,也定會讓楊錚自亂陣腳,去花費大量時間重新開局,從而導致他的中盤“根基不穩”,讓孑菲多上幾分進攻的勝算。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楊錚,因為在很多對棋類一知半解的媒體總是喜歡比較捧圍踩象。
而在他們口中,象棋不僅不如圍棋,還時常被灌輸著象棋開局若是走錯一步,那這場比賽結局也就被注定了,更不需要花時間繼續比下去。
在這些只為流量而不愿意花時間了解象棋不良媒體的引誘下,愿意花時間下象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而愿意花時間下象棋的年輕人大多也都是因為走錯一步最后又“虎頭蛇尾”。
孑菲第一手跳邊馬開局也讓很多不了解象棋的媒體認為孑菲是走錯了,甚至還有很多媒體在認為孑菲是面對強敵在自暴自棄。
但很多懂棋的人,卻望著這個開局,不由的皺緊眉頭,等待著楊錚如何應對。
楊錚猶豫了一下,他走起了中炮,孑菲下一手更是非常規開局的標志,他竟走了一手順炮。
兩炮隔河而望,似乎在比誰先耐不住性子。
楊錚又是片刻的猶豫,隨后,他求穩的走了一手中規中矩的馬兒跳。
然而他這謹慎的馬兒跳,卻沒有讓孑菲提起重視。
他似乎徹底的放飛了自我,走了一步十分詭異的右橫車。
這一手棋子落下,楊錚思考的時間,明顯要比以往對局要長。
在他的印象里,孑菲既然能成為種子選手,絕非是他這種半路出家的,很大的概率是由名師指點出來的。
既然是名師指導,他的每一手絕不是看上去那么簡單或是隨心所欲的,絕對隱藏著自己看不到的殺招。
可他也不是一個過度糾結的人,他直接炮打中兵,喊出了今天比賽最快的一聲將軍。
孑菲沒有猶豫的補士,楊錚又是謹慎的將中炮退回自己的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