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贏了。
但他并不開心。
因為他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沒有韌性,他也本以為自己遇見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但對面中途放棄的做法,又讓他覺得有點失望。
他坐在一旁,觀看著接下來的比賽,他又忽然在想,失望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自己太笨。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自己的堅持,大概早就成為了愚笨的代名詞。
可他又覺得在這個時代里,也必須需要幾個“笨人”,畢竟在這個世界里,聰明人始終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和他一樣的笨人。
這些笨人或許無法創造世界的高峰,但他們卻能用他們微薄的力量,“積少成多”的默默推動整個世界前進的齒輪。
笨人又如何呢?
這個時代可不光光是只銘記天才的時代,每個平凡的人他們發光的瞬間更值得去被記住。
……
趙金鱗的比賽開始了,他的臉色很陰沉,不光是他,他的對手臉上也有著琢磨不透的神情。
他們好像都沉浸于剛剛那一盤棋中無法自拔。
也畢竟,剛剛楊錚與孑菲的那盤棋,已經將這場業余比賽,拔高到真正的職業水準。
尤其是身為主角的楊錚,他的棋力已經勝過所有參賽選手太多。
哪怕他們二人都是人中龍鳳,面對著楊錚,他們也好像都失去了必勝的決心。
就算面對著略遜楊錚一籌的孑菲,他們也沒有信心能百分百勝過他。
這也導致這一盤棋下的中規中矩,無論是趙金鱗,還是作為對手的,師承知名一級棋士楊鬼手的王希楊,都在這盤棋中使勁渾身解數的求輸。
大家沒有看錯,他們二人在這盤棋中求輸。
相比于今日的淘汰制,木子杯對于種子選手,采取的是勝點制,哪怕是他們輸掉一把也不會被直接淘汰,但他們同樣也得再今天多賽上兩場。
與其面對著無法戰勝的楊錚,他們還不如在這場比賽中主動求敗,去直接面對二名弱手。
這樣的話,不僅省時間,更省力。
(當然這種勝點制,在很多年前就出現過,而且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某一屆比賽,出現冠亞軍最后的排名爭奪,是得由第三名和第四名比賽的勝者決定,才被小幅度修改。)
不得不說,趙金鱗和王希楊雖然年紀都不大,但他們都很聰明。
不但懂得“及時止損”和“鉆空子”,并且這二人水平相近,二人都能神奇的揣摩出對方的想法,再加上他們二人都有些背景。
這也導致這盤棋,變得異常耐人尋味。
除了極個別棋力高深者能看出二人求敗的心思,大部分棋友,都覺得這二小孩,實力一般,都在拼命地換子。
這種行徑,也讓李天道在心中把趙金鱗這個原本以為是同輩競爭的最強對手,理智劃出自己同輩的競爭名單。
對于他來說,一個不敢去挑戰強者的棋手,是不配去成為自己未來的對手。
但他也會想,若是自己下一場對手遇見的是楊錚的話,那么自己又會怎么抉擇?
他看了看身旁努力在解說臺上那場根本“毫無意義”比賽的東東,他握緊了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