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難得贊許著楊錚這般的“異想天開”,但他同樣也不看好楊錚的算計。
因為想要把人工智能逼進他所設計的殘局里,難度實在太高。
更何況,人工智能所掌握的殘局數量,也不是楊錚這個小年輕可以比擬的。
最后也說不準,楊錚會因為自己這個不太現實的想法陷入人工智能所計算的“局中局”中。
雖然楊錚的想法不太現實,可也給了老周一個思路。
那就是殘局領域,人工智能還未完全掌握。
那些古人的智慧,還是有著一定的可取之處。
然而,楊錚在中局的一手變招又讓老周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為這一手忽然變招,就像是楊錚也意識到他之前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被迫選擇純粹的用棋力去硬拼。
這一手轉變,有些莫名其妙。
因為老周也算了解楊錚,覺得他不會是輕浮浮躁之人。
而且他之前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半,小字也已經拼的差不多。
這種轉變,無疑是自尋死路的行為。
也同樣是因為楊錚這虎頭蛇尾的變招,老周臉上也有著幾分怒色。
或許現在的老周,覺得這幾日棋力不對等的比賽,讓楊錚這個穩重的小伙子變得浮躁,忘記了象棋的本質。
可正當老周臉上的怒色越來越濃時,楊錚在中局結束時,又一次變招,將整盤棋推到了高潮。
他就像自暴自棄一樣,輪番用大子測試著人工智能后方的防線,也像個傻子一樣不計后果的進行換子。
他似乎再找人工智能的弱點…
不止是老周這么想,阿吉還有一些棋力不差的棋友也從楊錚這一手轉變中心有所悟。
曾經有位知名的象棋大師曾說過,人工智能得算力超越人類太多,雖然人工智能沒有人類諸多的情緒,但也因為人工智能是冰冷的機器,他超強的算力也在不自覺中透露著人類本該有的“驕傲”與“自大”,不過人工智能所表現的驕傲與自大建立在它無敵的算力與預測上。
他先行的進攻棋子,也往往會有著“防守薄弱”的致命缺點。
雖然這位象棋大師的言論,發表于十多年前,那時的人工智能也沒現在這么強大。
但明顯,楊錚所面對的人工智能,也是十多年前的“老物件”。
他后方的防守的確有些薄弱,但他的進攻頻率卻很好彌補了這個弱點。
憑借時間和手順的差距,楊錚這樣“慢騰騰”的試探,雖然能夠將這臺大家伙的缺點暴露在諸多棋友面前。
可他失敗的結局,好像卻無法改變。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楊錚落子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他看著棋盤上所剩不多的棋子,他的大腦極速運轉,他也好像在這段時間的摸索中找到了一條可以擊敗面前人工智能得大道。
而這條道,也是新手重視,高手容易忽略的。
那就是——“子力的較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