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終于理解了為什么虛擬世界有時候會比現實世界更加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原因無非就是虛擬世界并沒有像現實世界那么大的壓力,并且虛擬世界有著諸多現實世界所沒有的致富機會。
就拿天天象棋見來說,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就造就了上萬名棋友月入過萬,上千名棋手月入五萬,上百名棋手月入十萬。
而鵬飛則是以月收入60萬位居榜首,雖然這收入比起很多網絡短視頻、直播平臺來說算不上什么。
但這也無疑給了許多棋友現實所沒有的致富機會。
在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初,哪怕是象棋第一人的收入,在沒比賽的時候月入過萬都是問題。
而現在普通棋友若是努力,若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鉆研棋藝,溫飽倒也是沒有問題的。
楊錚忽然也覺得天天象棋見的確是做了一件好事。
但他也明白,這看似光鮮的收入,并不能維持長久。虛擬世界若無法與現實世界接軌,終也將是一團泡沫。
楊錚嘆了一口氣,他知道與其杞人憂天,不如去體驗下現在的天天象棋見比起半年前有什么改進。
這次他是以一個用戶的身份體驗,光說新手初級場,好像也和之前沒什么區別。
大多都是只知道規則的象棋新手,很多都只會當頭炮馬兒跳這類的開局章法,到了中期布局,幾乎全都是手忙腳亂的應對。
他們大多也就是象棋愛好者,甚至很多根據用戶名還有頭像看得出來他們還是孩子。
玩得開心才是主要的。
而到了新手中級場,明顯強度要高出很多。
很多新手已經通過失敗積累了許多經驗,當然也不乏很多新手查詢大量有關于象棋布局的資料,時不時遇見對手能走出匪夷所思的妙手。
但他們的心境并不穩定,很多都擺脫不了“貪”和“嗔”的心理。
勝過他們倒也不是什么難事,可到了新手高級場,仿佛又是到了修羅場。
楊錚一共下了四場,其中兩場就遇見了疑似用軟件下棋的對手,他們倒是有些小聰明,并沒有開局就用軟件下棋,而是到了中盤,到了危機的時候,才用軟件去彌補對局的劣勢。
這兩盤棋,楊錚一勝一負,雖說成績還能接受,但楊錚心里卻是一沉。
他看了眼時間,十盤棋他下了足足兩個小時,雖說這種強度對于他來說算不什么。
但接下來迎接他的便是定位賽,他還是決定去休息一會兒。
百無聊賴的他,看著電腦上滿滿登登游戲不知為何提不起興致,他隨意打開了瀏覽器,瀏覽著最近的新聞。
他瀏覽的很快,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新聞的標題越來越夸張,但內容大多都是雞毛蒜皮或是啼笑皆非的小事。
偶爾蹦出幾位專家討論著時事,大多也都是剪輯合成的,弄得民憤激起,卻又無可奈何。
似乎新聞好像從幾年前起,就失去了以前求真求實的性質,也越來越“遠離”生活,反而娛樂性居多。
在楊錚準備關掉瀏覽器的時候,一則角落里的新聞,卻讓他臉色忽變。
而那條新聞正是最新的四國象棋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