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楊錚不出所料的一單都沒有開出。
但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他也并不是一無所獲。
他不僅交上了新的朋友,更是見識到華夏話術的博大精深。
與那些在商界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老油子相比,之前認為很有情商的富二代老板,卻又像是個涉世不深的孩子那般稚嫩。
他也會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總是不經意的思考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些總是將話術掛在嘴邊的商業大佬,他們這一生到底活的累不累。
不過他們活的累不累自己不知道,他只知道,在半個月的時間里,自己很累。
不僅是累,他也嘗到了許久未曾體驗過的挫敗感。
而像楊錚這樣半個月沒開單的銷售,在這家公司里有很多。
畢竟,雖說經濟在政策下有了不小的起色,但世界經濟衰退的大環境又讓市場處于一個無限趨近于飽和的狀態。
想要在這個無限趨近于飽和的狀態下殺出一條血路,除了提升自己公司科技水平以外,更多的還是要開闊出新的市場。
但可惜的是,無論是提升科技水平,還是開闊出新的市場,都對于這家風雨飄搖的小公司來說,難于上青天。
這也不止是這家小公司面臨的問題,更是首都成千上萬的中小型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似乎像是惡性循環,也似乎像是無可奈何,在這個時代里,就算知道自己企業的弱勢,想要在朝夕間去改變,去逆轉,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楊錚也似乎在這些思考中,有了新的感悟。
不過等不及他細細消化著自己心中的感悟。
他的搭檔老于拍了拍他的肩膀,準備和他再去一家工廠推銷著自己公司里的新產品。
老于是楊錚在這家公司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他比楊錚大上四歲,是一個沉穩,值得佩服的男人。
之所以說他值得佩服,因為他從十八歲開始做銷售做到現在沒有換過其他職業。
他也是一個忠誠的男人,從這家公司創業至今,他一直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哪怕公司跌入低谷,自己的收入大不如前,他也沒有選擇跳槽。而是愿意降薪與這家公司同舟共濟。
作為一個合格老練的銷售,他比楊錚更加明白公司的產品相較于這個時代有些落后,但他在反應完這個問題后,卻依然有著信心能夠將產品銷售出去。
也畢竟,在智能機如此先進的現代,老人機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而同理,老舊的產品也應該有著屬于他生存的“舊市場”。
或許也因為老于的銷售理念與他人不同,每個月,他都能穩定銷售出不少單,連續坐穩公司銷冠的位置。
而今天,老于帶著楊錚打算去郊區的舊工廠,給他開上一單。
一路上,老于并沒有像很多影視作品中對著后輩藏著自己多年的銷售經驗,他反而很慷慨的和楊錚分享著自己的銷售經驗。
在他眼里,銷售的本質其實就是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