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楊錚心中并不贊同著老于的方案,但他并沒有當面說出。
第二天楊錚就和充滿信心的老于去城郊找那位小老板面談。
小老板的廠房與他資助的福利院挨得很近,他是做快消產品的,這幾年來,生意可以說越來越不好做。
但他也堅持著不降低產品質量與不削減員工工資的原則,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相當有良心與社會擔當的商人。
然而他的良心和社會擔當并不能讓生活過得更好,相反他的堅持,卻在現在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里換不來應得的回報。
至少在今年,他就因為員工人手不足,不得不花錢置辦費用高昂的生產器械。
當楊錚與老于趕到廠區的時候,差不多也是中午飯點,相比于大老板的大廠區,小老板他的小廠區明顯要“冷清”許多。
不僅如此,這位小老板的員工大多都是殘障人士,看著他們三三兩兩面帶笑容的去食堂吃飯。
楊錚心中忽然出現了一個古怪的想法,那就是這位小老板不是走投無路,他應該不會去采購機械去替代人工作業。
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小老板時,楊錚也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小老板歲數不小了,57歲的年紀看上去卻像七十,滿頭的白發和憔悴的樣子,可以看得出來他現在的工廠經營狀況其實并不好。
“你們終于來了。”小老板看著楊錚和老于趕緊起身迎接,身上沒有絲毫老板架子。
也隨著小老板起身迎接,楊錚和老于也發現小老板竟也是一個殘障人士。
他的腿有問題,走起路一瘸一拐,他的個子也很矮,一米五左右,這也讓他看上去有些滑稽。
可在楊錚眼里,這看上去有些滑稽的小老板,卻像是個身材高大的“巨人”。
老于也愣了一下,因為他沒實在想到小老板居然是個智障人士,雖說銷售得接觸各式各樣的客戶,但他已有很久沒見過殘障人士。
也不知從何時起,大城市的大街上殘障人士越來越少,行走在大街上的行人也大多都是光鮮亮麗的。
似乎殘障人士這個群體,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可實際上殘障人士群體卻有8000多萬,將近9000萬的群體。
他們去哪了?
這當然不是老于現在該想的,他看著這么熱情的小老板,他一時間忽然不知道該怎么應付。
早已準備好的銷售話術,像塊雞骨頭一般卡在喉嘍里,怎么樣也吐不出來。
他想伸出手去回應小老板的熱情,但他又下意識的收回了手。
似乎在意識到殘疾不會傳染后,他又忐忑的伸出了手,臉上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
小老板早已見怪不怪,他笑呵呵的握住了老于的大手,那張臉上寫滿了真誠。
也是這份真誠,讓老于終于吐出了喉嚨里的“雞骨頭”,只是現在的他,心中又有些不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