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很快就過去了,這個春節對于楊錚來說,除了讓他體驗到了身份帶來的虛榮以外,更讓他體會到了責任二字。
之前的他以為責任這兩個字對他來說很遙遠,畢竟曾經的他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也沒有太過于宏大的理想,認為自己這一輩子只是一個配角,沒有太多的希望。
如今創業成功的他,雖說還是很多人的“配角”,但他也發現了自己也是很多人世界里的主角。
春節剛過完,他的合伙人就給楊錚安排了新的工作。或許是受到了天天象棋見的啟發,楊錚所在的象棋軟件也分出了不少精力放在養老院與兒童福利院這類容易被市場忽略的“盲點”上。
而有過一定經驗的楊錚,也被寄予了厚望,作為盲點的開闊先鋒,率先被安排上了探路的工作。
對于這份探路工作,楊錚并沒有太多的想法,他不討厭老人和小孩,也有著足夠的耐心,他喜歡接觸不同的人,聆聽他們人生的故事,這份工作或許對于別人來說是種折磨,但對于他來說,卻是一場有趣的旅途。
西京養老院,在象棋職業圈子里也算得上出名,很多退役的老棋手大多都會將這里作為自己晚年的歸宿。
楊錚初來這家養老院的時候,就見到幾位兒時經常在書籍雜志還有電視里時常出現的象棋名人,與兒時記憶不同的是,這些曾經意氣風發,談笑間總是透露著人生大智慧的象棋名人,他們蒼老了許多,也寂寞了許多。
沒有光彩絢麗的舞臺燈光,也沒有喝彩的人群,他們也只剩下夕陽落幕后的孤寂。
或許是因為提前就打好了招呼,當他們見到楊錚這一行人,臉上也多了幾分熱情。
甚至有幾位老人拉著楊錚下棋,楊錚也欣然同意,與這幾位老人對弈了幾局。
這幾局楊崢有輸有贏,不得不說這家養老院里的象棋水平超乎了楊錚的預料,至少與他對弈的那幾位老人毫不夸張的說,個個都是水平極高的棋王。
可就算是棋王又如何呢?棋力高超的他們也敵不過歲月的殘酷,也敵不過這個時代高速的發展,他們生于二十世紀,在二十世紀末名滿天下,卻又在二十一世紀初因為年紀黯然離場。
這也讓楊錚有些恍惚,他只覺得他們似乎生錯了年代,若是和自己一般大的話,他們是否也能憑借著自己高超的棋力與互聯網的便利,不用蜷縮在這家養老院里。
也畢竟他們那個時代相比于現在,算不上最好的時代,這幾位象棋名人大多都經歷了象棋最黑暗的年代,紛紛敗給了人工智能最后離場。
但仔細想想,楊錚只覺得自己想法太過于幼稚,因為哪有最好的時代?對于這些退場的老人來說,自己還有大眾所認為的最黑暗的年代,又何嘗不是屬于他們的最好時代?
對于楊錚的棋力,這些老人倒是有些驚訝,因為這些年來,也有不少企業前來養老院想要舉辦一些商業比賽,可這些企業派來的人,大多都棋力一般,甚至還有不少企業派來的工作人員都是一些不懂象棋規則的象棋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