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榨干這些退役老棋手他們最后的價值。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乏聰明人,很多你以為好的創意,往往都是別人失敗無數次的創意。
“你的棋下得很不錯。”幾位老人也因為棋,對楊錚更加熱情,再得知楊錚的師父是老周之后,這些老人也紛紛回想起自己的過往,嘴里的故事也變得越來越夸張。
隨著聚在楊錚身邊的人越來越多,故事也漸漸變得古怪離奇了起來,有幾位老人說起自己的過往,還帶著點玄幻色彩,比如自己兒時無意撿到一塊玉石,打碎玉石后掉出半張無名棋譜,他也靠著這半張無名棋譜在八十年代殺出一片天地。還有一位老人自幼習武,以武入棋,在七十年代被人稱之為武圣,聽的楊錚哭笑不得。
但聽著這些離奇古怪的故事,楊錚也發現了這群老人現在其實過得并不開心,他們追憶完自己“傳奇”的過去之后,望著這間困住他們晚年的屋子,眼里也多了幾分無力。
“唉…”楊錚只覺得難受,他現在做的也只有聆聽。
年輕人的時間很多,老人的時間很少,老人拼命重復著某段過往某些道理,似乎想要證明他們的存在過。
而年輕人則會刻意的忽略很多東西很多道理,他們年輕,充滿著冒險精神,相信著明天,他們不缺乏前進的勇氣,哪怕前方是萬丈深淵,他們也會勇敢在這個世界里的留下他們自己的足跡。
眼角的余光下,楊錚也發現了角落里有一個看上去不合群的老人,這個老人不像其他老人一樣圍著自己訴說著自己的過去,而是一邊下棋,一邊用紙筆記錄著什么。
可能是因為發現楊錚一直打量著角落,幾位熱心腸的老人也七嘴八舌的介紹著坐在角落里下棋的老人。
聽著那位老人的名字,楊錚心中一震,那位老人姓何,綽號棋瘋子,可謂是90年代電視上的常客。
他之所以是電視上的常客,不是因為他棋下的很好,相反他棋力很是一般,職業棋手之中也是墊底的存在。可就這樣一位棋力一般的棋手,卻有個宏大的夢想,那就是他打算在有生之年內收集完華夏全部象棋殘局棋譜并做成百科全書。
這個夢想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在當時也沒有幾個人愿意相信他能夠在有生之年能做成象棋百科全書。
可他就像是愚公移山那般慢慢收集著棋譜,在02年的時候,棋瘋子收集了整整兩千盤象棋殘局棋譜,然而也是因為他花了太多時間去收集棋譜,沒有顧及到家庭,中年的他就早早結束了婚姻。
或許也是因為他的經歷太過于悲慘,很多電視節目得知他的悲慘遭遇,紛紛邀請他重上節目。
不過與九十年代大家善意的支持相反的是,二十一世紀的他,卻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反面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