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也在公司里聽說,國外賽區的華夏象棋比賽更為慘烈。原本他還以為國外賽區勝利者大多都是華人,尤其是在國際象棋為主的歐洲美洲,華人更是具有碾壓的競爭力。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歐洲美洲優勝者以及被媒體稱之為世界大賽勝率最高的選手,十個有九個是非華人。
這些外國高手,大多都是國際象棋出生,他們有的是退役冠軍,有的是現役職業選手,他們的水準至少單論算力來說,并不輸于華夏象棋常居一線的職業選手。
甚至有幾位國際象棋世界賽的常客,算力要遠勝于國內一二線職業棋手的水準。
不止是歐洲美洲,亞洲這邊的也是黑馬頻出。
曾經被譽為孫家象棋之光的孫破軍,在島國這次比賽勉強出線,而在阿吉所在的南越,更是出現了好幾位象棋天才,年紀不到十八的他們,便取得南越象棋大師的稱號。
似乎也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象棋大師也越來越趨近年輕化。
這是大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當巨額獎金成為噱頭,當與象棋協會合作的頂級公司走向臺前。
這場世界比賽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味了,似乎也勉強算得上是“國際之戰”。
當然,這也是國內外不少媒體刻意引導的。
不過,作為話題中心的象棋協會,對于這些媒體的鼓吹以及引導,其實算不上太在意。
的確,他們承認,華夏象棋的算力水準其實在世界上,是要遜于圍棋以及將棋,上手難度更是與國際象棋持平。
但想要精通華夏象棋,是需要一定時間,在九十年代初,國內的華夏象棋棋手遭遇了“夢入神機”人工智能碰撞,成為第一個人工智能棋類的“犧牲品”,這也導致很多國外投機者打算進軍華夏象棋,占據這個九十年代華夏最大的棋類運動市場。
可最后的結局呢?無非就是慘敗,雖說華夏象棋輸給了人工智能,但在“人與人對戰”的領域里,國內的棋手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心理戰,對棋子細微的把控,還有那天馬行空超越計算機的想象力,都讓那些投機者到了最后不得不感嘆著華夏象棋不為人知復雜的另一面。
也因此,在面對著全世界的挑戰,絕大多數象棋棋友都相信著協會里的棋手。
他們不相信國外會有棋手能夠超越國內棋手,也不相信著國內外媒體對于棋手的評價,他們只認為這些媒體只是在制造焦慮罷了。
楊錚認真的觀看著國外評價最高的幾位外國棋手——他們對弈的視頻,從他的角度來說,這幾位外國棋手不愧有著其他棋類的底子,他們的算力很高,對于棋子的把控也很出色。
當然,最讓楊錚肯定的是拋去這些,他們也極其擅長著心理戰。
其中就有著一位來自于鷹國的棋手叫查理斯,他明顯學習華夏象棋的時間并不長,棋局套路更是一點不會,但他卻又憑借著對棋子的敏感度以及高超的心理戰,擊敗了所有對手成功晉級。
不僅如此,他的學習能力也很不錯,他的幾局對局明顯也能看出進步,他缺乏的只是時間而已。
而像查理斯這樣的國外對手很多,多到楊錚也皺起了眉,與樂觀的棋友所認為不同的是,他覺得若是參賽的棋手不能擺正心態去認真的對待對手,那么他們很有可能被這些國外的優秀棋手狠狠地上一課。
但他也相信國內棋手面對著如此盛大的賽事,他們肯定也能把握住機會,認真的對待每一場比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