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總是“差一點”,差一點天分,差一點實力,更是差一點運氣。
也因為自己總是差一點,他才會放棄圍棋,轉戰華夏象棋。
其實,他原本也考慮過韓式象棋,至少在他們國家,韓式象棋也有著一定的市場,但它也好像和自己一樣“差一點”
它比國際象棋差一點知名度,它比島國將棋差一點觀賞性,它更比華夏象棋差一點受眾群體。
也因為它和自己一樣總是差一點,自己才會放棄韓式象棋。
他也一直認為自己放棄是對的,在他踏入華夏象棋領域,他與本國的華夏象棋棋手交戰未嘗一敗。
也參與過不少國家的業余比賽,他好像沒有再差一點,看著自己社交賬號上粉絲不停的增長。
他開始漸漸覺得別人差一點。
然而,直到今天,自己輸掉第一場比賽之后,他也意識到自己還是差一點。
更造化弄人的是,現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這盤棋,卻是當初被自己視為差一點的韓式象棋。
現在的樸勇昌,不想差一點,他開始運營,開始防守,開始全身心投入這盤棋之中。
他不想再差一點了。
王小羊作為今天的特約解說,二人的對局在他眼里說實話有些上不了臺面。
二人的對局下的很是保守,尤其是楊錚這位華夏選手,下棋風格更像是新手。
雖然作為土生土長的華夏人,王小羊是希望楊錚贏得,但他又很理性,同樣也很偏執。
在某位評委說出韓式象棋只是華夏象棋的一種“東施效顰”時,他喉嚨里滿是怨言。
可最后怨言卻被咽下去。
因為韓式象棋棋手在國內實在沒有太大的生存空間,比賽基本是一年一次,每次冠軍也就一兩萬塊錢。
他知道,相比于神鹿象棋這些幾年才能舉辦一次比賽的小眾棋類來說,韓式象棋的生存空間要大的多。
但他并不認為韓式象棋只是華夏象棋的一種變種,他也認為韓式象棋有著能登陸更大舞臺的潛力。
可他也明白他認為始終只是他認為。
他開始不自覺的想讓樸勇昌獲勝,雖然這個念頭的出現,讓他也覺得不可思議。
但這個念頭卻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望著二人不約而同的防守,王小羊也意識到了他們二人即將要來到韓式象棋他所認為最有吸引力的拉鋸戰。
而這場拉鋸戰在他的判斷中,至少要互相拉扯上百手,而這時比拼的不止是雙方的毅力以及算力。
更多的還是比拼雙方對于韓式象棋的理解與積累。
看樣子,樸勇昌積累與理解要勝于楊錚這位華夏棋手。
他很會防守,很會急用卒馬的優勢去卡住楊錚象腿。
作為與華夏象棋規則有所不同的韓式象棋。
象往往能決定一盤棋的勝負。
可楊錚好似一點都不慌,他好像是故意被卡住象腿。
不應該吧?若是他故意被卡住象腿,他為什么會將自己九宮格里的“將帥”移動到邊緣處,為自己的象騰出位置呢?
他是新手,絕對是新手,他絕不可能在防守拉鋸戰,能勝過有著一定基礎的樸勇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