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終于拿到他人生里的第一個象棋冠軍,雖然只是業余的,但終歸也算是對他這幾年的人生有了個交代。
他獲勝的消息,并沒有登上國內新聞媒體的頭條,哪怕他戰勝的對手是島國知名的女明星,他和象棋就像是兩顆石子跌入汪洋,只掀起微不足道的波瀾。
馬上就要到了職業象棋比賽的決賽了。
和業余比賽一樣,象棋職業比賽在互聯網上的熱度依舊不高。
雖然象棋協會也花了不少錢去宣傳,還打著中美對抗的噱頭。
但看著比賽雙方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亞洲人種,許多被噱頭引來的觀眾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或許在他們心中,象棋始終還是走不出亞洲,依舊和以前一樣,是許多人嘴中自娛自樂的小眾運動。
但對于許多象棋職業棋手來說,這場比賽卻又至關重要。
他們不希望冠軍被國外棋手拿到,雖然他的棋力值得讓人尊敬,但他的人似乎又得不到他們的尊重。
他下棋太不留余地,嘴也惡毒,明明鵬飛也只是“略輸一籌”,卻在他嘴里成為“一文不值”的棋手。
他也的確贊賞過不少性子堅韌的華夏棋手,可他說得最多的還是用最惡毒的語言去抨擊著華夏棋壇的絕大多數棋手,說他們都鉆進了錢眼里,連棋手最基本的素質都忘了。
這更無疑刺痛了許多棋手的內心,可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清楚他說的沒錯,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里,誰又不是向“錢”看呢?
同樣,也沒人看好棋呆子,雖然她在上場比賽“表現出色”,將一位知名老將斬于決賽的門口。
但國外棋手充滿想象力的棋風還有極其扎實的基本功,是棋呆子與現代棋手所不具備的。
他們也因此覺得棋呆子并不能走到最后,能拿到比賽的冠軍,可他們卻又渴望著會有奇跡發生。
其實不光是他們,就連棋呆子在仔細研究對手的棋路后,也生出過“無能為力”的想法。
在比賽的前一夜,棋呆子更是徹夜難眠。
她似乎已經預料到明天的失敗,也對自己那天作弊的行為,生出了一種懊悔的情緒。
她從床上爬起,看著自己的房間,很是恍惚。
她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二十余年近三十年的象棋人生,也讓她慢慢的與這個時代脫節。
她一直都以為自己與時代脫節是好事,因為不光是她,很多媒體都吹噓她這種一心埋頭下棋,與手機互聯網接觸不多的棋手,是高風亮節,值得尊重的精神。
可無論是哪一行哪一業,與時代脫節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無法與時俱進。
時代在改變,一切都圍著時代在變,當體驗到人工智能的無敵棋力之后,想要超越人工智能的念頭,無疑又成為了一個笑話。
不只是因為人工智能比人更能“與時俱進”,更多的還是人始終還是有著極限。
她認識很多很多所謂“鎮壓一個時代”的棋手,他們無疑都是他們所處在的那個時代里最頂尖的棋手。
而他們也毫無疑問,隨著年紀,還有新一代棋手的出現,又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慢慢在新時代里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