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她,也清楚自己的巔峰期一過,絕對會被新一代的棋手超越。
甚至不用度過巔峰期,未來幾年說不準就會有天才出現,在職業賽場上擊敗自己。
畢竟,象棋是最不缺乏天才的腦力運動。
可為什么,自己明明知道自己會被超越,也已經做好了被超越的萬全準備。卻在即將面對時,心中產生了強烈的不安與失落呢?
難道是因為象棋占據了她幾乎全部人生?或是覺得自己離開象棋時,會一無所有?
她大概清楚的知道原因,因為她雖然不怎么使用互聯網,但她有個好習慣就是喜歡看書。
她記得自己在很久以前,看過一本像是說教的小說,小說名字她早已經記不住,但里面有句話她至今都忘不了。
而那句話便是——人生本就是一團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欲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可當欲望消失,又或是被擊敗,人這一生也基本死了。因為他們的人生找不到繼續努力的理由。
她現在大概是處在消失與被擊敗的邊緣,她比起死亡更害怕著自己找不到繼續努力的理由。
當天色放亮,她的眼睛終于也有了神。
她必須要贏,必須要繼續下棋。
想到這里,她眼神堅定的走出了房間。
相比于棋呆子一夜的糾結,美籍華人棋手倒是全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輸贏其實對他并沒有太多的意義,他早已定居國外,有著極其穩定和高薪的工作。
象棋對于他來說,只是一項興趣。
他從小就家境優渥,過著許多人都羨慕的生活,對于金錢的價值,也有著超乎常人的想法。
比起百萬獎金,他更看重的是華夏的象棋市場以及贊助這場比賽的威爾森先生。
他和威爾森神交已久,作為現代人工智能之父,威爾森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他享受著人工智能改變時代的便利,也享受著認可人工智能的人,他們對他的贊美。
但他同樣也很懊悔,懊悔著人工智能的出現,讓很多文化,很多人失去了他們原本的價值。
華夏象棋作為最先被人工智能沖擊的棋類運動,他內心其實也是愧疚的,他很清楚自己最開始的一時沖動,讓自己的學生帶著人工智能回到華夏四處挑戰華夏棋壇,硬是改變了許多華夏棋手的一生。
他也很清楚,自己的那一時沖動,也讓華夏象棋從上個世紀90年代華夏第一大棋跌到了現在這個略顯微妙的地位。
他更是聽說,當時自己一時沖動的決定,葬送著一個年輕棋手的信仰,讓他做出了輕生的決定。
這次舉辦比賽,一是為了讓彌補自己當年的沖動,二是他想看看華夏棋壇經歷過數次低谷后,還有沒有人擁有重新站起來,挑戰人工智能的勇氣。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