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們當時,正好對上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檀石槐大汗,檀石槐命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漢庭三路大軍剛入草原就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漢軍士兵僅戰死的人就多達十之七八,只有十分之一的漢軍士兵逃回漢境,五萬精銳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南匈奴單于屠特若尸逐就單于也身受重傷,在第二年去世。
此戰之后,漢庭相當于捅了馬蜂窩,遭到鮮卑大軍瘋狂報復;五萬邊軍精銳騎兵的損失,致使北疆再也無法抵御外寇,戰火從并北向東延伸至遼西,長達三千余里,戰火彌漫整個大漢北疆;皇帝劉宏見無力抵御鮮卑大軍,于是對北疆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
靈丘縣因靠近內地,在群山阻隔間遠離北疆,又接連蒲陰陘,稅賦充盈,一心想著撈錢的皇帝,便將靈丘劃入冀州中山國,從此靈丘的稅賦就進了中山國,代郡最后的錢袋子也就沒了。
此時,已是三月初,北疆雖還在一片蕭索之中,而靈丘已滿是春的氣息,官道路旁長滿了綠茵茵的小草,原本光禿禿的樹枝,也披上了嫩綠的新衣,山頂的積雪化作潺潺的溪流。
前方,靈丘城越來越清晰,吸引趙云目光的反而不是靈丘城;而是時不時遇到,三五成群的百姓站在官道邊讓路,這些百姓手里幾乎都提著食盒,讓他不由得多看幾眼。
“府君,他們這應該是去祭祖!”典韋發現自家府君怎么老盯著路邊的百姓瞅。
“祭祖?”
趙云一怔,他倒把這日子給忘了,難怪只見男丁百姓,不見女子,都還提著食盒。
典韋點頭道:“府君莫不是忘了,今日是墓祭!”
墓祭也就是清明。
清明起始于周代,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在漢代已經定型,稱墓祭。
漢代以孝治天下,像趙云這種把墓祭日都忘記的,是很容易被他人攻擊,不孝!
典韋等人自然不會認為趙云是不孝之人,只會覺得是因為最近事務繁多,自家府君有所疏漏也實屬正常。
“到靈丘城休整一日!”趙云策馬向靈丘城馳去。
典韋等人一聽,滿頭霧水,府君之前不是說要爭取在明日回到代城嗎?
如今天色尚早,要休息也得到東面的廣昌城吧!
沒一會兒,趙云等人就在靈丘城東門外停下,馬上就有城門兵卒上前詢問,趙云亮出自己官綏后,對方連忙躬身施禮,說會馬上告知自家縣君。
靈丘令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圓潤男子,叫朱富,個子不高,大腹便便,滿面油光,頜上稀疏小胡子,修剪得異常細致,說話時小胡子一顛一顛的,完全是一副腐敗官員的模樣。
得到縣兵來報,說代郡太守趙云在靈丘城東門外,朱富領著幾名衙中小吏笑嘻嘻向東門趕來。
一見到在城外扎下營地的趙云,納頭便拜道:“靈丘令朱富,見過趙太守!”
靈丘雖然屬于中山國,離代郡卻非常的近,趙云在北疆的事跡,靈丘令自然聽聞不少。
“朱縣君多禮了,路經貴地叨擾了!”
趙云微微拱手,如今他坐鎮代郡也有兩年了,也算久居上位,看人的眼光自然是有的。朱富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死胖子油膩膩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鳥。
“趙太守何言叨擾?”
朱富臉上帶著人畜無害的笑容,諂媚道:“靈丘萬民盼還盼不來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