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戰亂頻發,世家大族為了給子孫留一條后路,大多都會在家中挖掘一條逃生的地道,在生死存亡之際供后人出逃,延續血脈。
而廣陽李氏,乃是廣陽上百年的世家,雖無法與天下名門相比,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挖一條通往廣陽城外的密道,倒不是多大的難事。
本來廣陽李氏核心人員,完全可以在張顏入駐廣陽后通過地道出逃的,可張顏是廣陽李氏的姑爺啊。
而且去年叛軍兵不刃血拿下廣陽,正是張顏老丈人李泊,帶領家奴控制了縣衙,活捉了廣陽令,響應張舉。
其后,張顏領大軍進駐廣陽,廣陽李氏自然是雙手贊成的,并出錢出糧鼎力相助漁陽張氏的造反大業。
張顏一見老丈人如此給力,投李報桃之下,馬上提拔小舅子李青為東門守將。
………………
兩天后,月黑風高。
廣陽城西南。
一處雜草叢生,毫不起眼的墳塋前,聚集了大批鏗鏘甲士,因此地距離廣陽城只有三四里,所以根本不敢打火把。
黑燈瞎火中,魏越扒開墳前蓋著的枯草,露出一個比夜空還要黑的大洞,原本墳前是一塊不起眼的石碑,兩天前魏越尋找密道入口時,便把墳前的石碑給拆了。
為什么要尋找密道入口,而不是李青直接告訴密道入口在哪?
概因李青只知道密道的出口在一所墳里,而具體在廣陽城外哪一所墳里,他就不知道了,因為這條密道是在廣陽李氏生死存亡時才會用的,所以李青根本沒有走過。
于是,魏越干脆把廣陽城外周圍的墳墓都刨了。
拔開密道入口,魏越當先第一個鉆了進去,這幾天是他負責此事,況且在兩日前找到入口時,他還親自走過一趟的,不過并未進入廣陽城中的李家。
魏越進入密道中,連忙用火折子點亮一根火把,隨后大批甲士跟著魚貫而入,當然李青也在其中,這可是廣陽城的活地圖,怎么能不帶上?
密道狹窄,僅能通一人行走,等兩千飛狐營甲士全部進入密道,已經是好長一段時間。
趙云自然沒有進入地道,他身為一郡之主,根本沒必要事事親為,親身涉險;他非常清楚入城這兩千兒郎的性命,其實是交在城外官軍手中。
一旦,魏越等人在城中爭奪城門,那么城外的他,必須拿出渾身解數攻城。
可若是他跟著去了城中,誰能保證對他心存芥蒂的孟益等人,不會見死不救?
所以,唯有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才心安。
趙云回到營地時,麾下五千白袍軍將士已經秘密集結,虞虎領一千天狼騎游巡在外。
趙云大手一揮,領著五千白袍軍以及虎衛騎,快速向廣陽南門外安平軍大營行去。
兵法有云,圍城必闕!
若是官軍四面圍攻廣陽,那無疑是逼得廣陽城中的叛軍以及烏桓人,與官軍魚死網破,這樣最后就算勝了,也是慘勝,誰也無法接受這樣的后果。
而且張舉、張純二賊未滅,一戰就把自己打殘了,拿什么去收拾二張?
所以,今晚將放開廣陽東門,齊攻廣陽南、西、北三座城門;而南門,正是由密道進入廣陽城兩千飛狐軍的主要爭奪點。
當然,東門也不是說就放任城中叛軍突圍,一旦丘力居、張顏從東門突圍,那么東門外黑夜中的五千鐵騎便會趁機襲殺。
這五千鐵騎,由五郡太守各出一千騎兵組成。
趙云攜五千甲士到達安平軍營地時,九千安平軍已隱入南門外第一道壁壘后面。
等待中…..時間慢慢流逝……
廣陽城中李府,走到密道盡頭的魏越,將手中火把遞予身后甲士,落后幾個身位的李青小聲提醒道:“魏將軍,出口就在頭上,頂開石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