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雒陽城,廣陽門外。
廣陽門,是帝都十二城門之一,位于雒陽城西南,向西而開。
董卓雖然在帝都禍亂朝綱,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影響也不是太大。現在的董卓,為了獲得人望,還未喪心病狂到屠殺老百姓,炫耀武力。
百萬人口的帝都,隨著兵戈停止,漸漸平靜下來,呈現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
路邊叫賣的小販,路過的行人,喧鬧的酒肆,帶著仆從前呼后擁的權貴……….無不在彰顯帝都的繁榮與昌盛。
趙云一行人,出現在廣陽門外;駐守廣陽門的城門侯,見趙云一行人風塵仆仆,護衛個個牛高馬大,認為是哪家士族豪強,只是要求例行檢查;當聽聞車中之人,是蔡侍中之女后,連忙告罪,請趙云一行人入城。
如今的蔡邕,可是董卓跟前的大紅人,極受把持朝綱的董卓尊崇,從蔡邕三日歷任三臺,升官像坐火箭,可見一斑。
馬車內,趙云看了眼和他同坐在車榻上的蔡琰,微微一笑;無意中救了這大才女,當真是他的福報,如此輕松就進了雒陽城。
蔡琰禮貌的回以微笑,趙云相貌極為出眾,讓人如沐春風,況且又是她的救命恩人,相處這幾日,她對趙云總有種說不清的感覺。
就在剛才,即將到達廣陽城門外時,她竟鬼使神差的,讓趙云入馬車與她同坐,理由是擔心有人認出趙云。
從廣陽門入城,很快抵達銅駝街,銅駝街又名銅駝陌,是帝都繁華之地,東臨氣勢恢弘的南宮,北鄰商貿繁榮的金市。
朝廷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年。
經過打聽,董卓新賜蔡邕的府邸,在雒陽城上東門附近的步廣里,也就是說趙云一行人需要穿過帝都,才能到東城區域的蔡府。
趙云這次入京,只能暗中行動,趙云本來打算去金市司元商行,在甄平那里落腳;可蔡琰卻邀請趙云住進蔡府,理由是這樣她才更有把握說服父親,相助趙云救出少帝。
蔡邕海內大儒,名望之高,趙云自然有心與之結交,遂同蔡琰前往蔡府。
……….步廣里,蔡府。
帝都之中,皇親國戚,朝中公卿,大多聚居于雒陽城東城一帶,這里又稱貴胄之地。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將軍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然后是九卿府,接著便是各里。
可以說,雒陽公卿大臣就占了小半個城,公卿遍地,便是如此。
位于步廣里的蔡府,是一座五進大宅,府內沒有金玉滿堂,而是格調高雅,處處透著書香氣息的文人雅宅。
蔡府書房內,陳設古樸;書架上堆滿了一卷卷陳舊的典籍。
一名五旬左右的清瘦老者,雙鬢斑白,寬衣博袖,全身上下打理得一絲不茍,正在案上揮毫書寫,每一筆蒼勁有力,氣勢如神。
“伯喈公,下筆有神,妙有絕倫!”
揮毫書寫的清瘦老者側席,跪坐一中年男子,由衷敬佩道:“詡如夜望星辰也!”
蔡邕寫完最后一筆,看向中年男子;只見此人,年約四旬,身型修長,儀表堂堂,頜下山羊須,光滑明亮;一雙細長的眼睛,涌動著智慧的光芒,給人一種智深如海的感覺。
“文和過譽了!”
蔡邕放下毫筆,笑道:“老夫也就會舞文弄墨罷了!而文和胸懷韜略,腹有良謀,老夫才是如夜望星辰也!”
“詡乃茍且之人,當不得伯喈公盛贊!”中年男子連忙起身,躬身施禮。
“你啊你!”
蔡邕搖頭苦笑,道:“你我相識二十載,你對我知根知底,而吾卻看不透你這茍且之人!唉!”
蔡邕說完,一聲長嘆。他與賈詡亦師亦友,相交二十載,對于賈詡之能他非常清楚,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如此大才的人,從不顯山露水,泯然眾人,讓他始終看不透賈詡。
“詡乃世間俗人!”
賈詡拱手笑道:“一陋舍,一摯友,可安余生也!”
“如此,豈不令世間失一英才?”蔡邕面露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