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兩萬白袍軍,又有張遼在野王城,趙云根本不擔心野王有失,這就是趙云的底氣。
至于,張遼為什么會去野王城,趙云也大致猜到了;幾個月前,張遼奉何進之命前往河北募兵,而今,何進坐實謀逆罪名,又死了一個多月了,張遼自然成了無根浮萍,顯得很尷尬。
若張遼繼續入京,必定被董卓兼并,這點以張遼的聰明肯定能想到。
而且,董卓名聲也不好,跟著董卓混,還不如跟著他大舅子混,畢竟親疏有別嘛!
其實,趙云還有一個原因沒猜到,那就是他的寶貝妹妹趙雨,也在張遼軍中,有趙雨一旁吹枕邊風,也是張遼去野王城的原因。
見趙云一點也不擔心,蔡邕也沒必要跟著瞎操心,說道:“既是如此,老夫找個合適的時機,會向諸公提及白袍軍可為助力!”
趙云從身上取下一條綏帶,遞出道:“此乃云之憑證!”
蔡邕接過綏帶,這是代表幽州牧的綏帶,他知道趙云是擔心口說無憑,難以取得楊彪等人的信任,才以綏帶為憑證。
蔡邕呵呵一笑,將綏帶遞回趙云道:“趙州牧多慮了,老夫這張老臉就是最好的憑證!”
“云慚愧!”
趙云拱手作揖,連道慚愧;想想也是,以蔡邕與楊彪等人可托付身家性命的交情,確實是他多慮了。
………………
與此同時。
太尉府。
“文優,勿要再說!”
太尉府大堂內,董卓麾下一眾將領云集,董卓高坐堂上,對堂下李儒不耐煩的擺了擺手,怒喝道:
“趙云那小狼崽,著實可惡,若他就此滾回幽州,本公就饒他一命!而今,不僅屯駐河內,還欲繞道河東,襲擊本公后背,真是豈有此理!”
語落,董卓一拍身前案幾,乍起一聲巨響,可見董卓是何等的憤怒。
原本之前得到趙云駐軍河內的消息后,董卓就要出兵攻擊,但李儒又連忙勸阻董卓,說應該先穩定朝局。
于是,董卓也就按下了出兵河內的念頭。
可在今日,董卓得到西面傳來的消息,一支白袍黑甲的騎兵,曾闖入崤函谷道,后來又跑回了河內。
幾乎不假思索,董卓就猜到一定是趙云,他瞬間有種被惡狼盯上的感覺,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太尉,此刻朝堂剛剛穩定,實在不宜妄動刀兵,嚴防雒陽八關即可!”李儒苦口相勸道。
李儒很清楚,廢立雖然震住了朝中公卿,但并不是說,朝中公卿就與你一條心了!
若是這個時候出兵與趙云作戰,偃息旗鼓的朝中公卿,說不定又要生出其他心思,所以,鞏固朝局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趙云,從繞道河東,又縮回去了,可見趙云是知難而退了;那么己方只需嚴防八關,暫時不予理會,就有人替他們驅趕趙云。
嚴守八關?
董卓怒目一瞪,喝道:“自古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李儒聞言一滯,理是這個理,可也要看實際情況啊!
李儒剛要再勸,董卓揮手,道:“去宮中向小皇帝請一道旨,罷免趙云幽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