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傕、郭汜二人對皇甫嵩也是忌憚不已。
徐榮身前案桌上,平放著一張宜陽地形圖,宜陽北依崤山,雖然取名于宜水之北,但宜陽還緊靠一條大河,那就是洛水。
而宜陽城,就在東南走向的宜水,與東北走向的洛水交匯處。(還需要提一下的是,東北流向的洛水南岸緊靠熊耳山)
所以,宜陽城西南臨近宜水,東南瀕臨洛水,有兩條河流為屏障,這也是宜陽是戰略要地的原因。
于是,徐榮借宜水、洛水兩道天然屏障,分別在宜水與洛水布下兩座大營,與宜陽城構成掎角之勢。
那么,皇甫嵩想要攻破宜陽防線,首先就要面對洛水大營和宜水大營。
而這兩座大營,分別由李傕、郭汜二人各領五千大軍駐守,徐榮領一萬大軍坐鎮宜陽城,策應兩地。
徐榮這番部署,郭汜有些不滿,不是部署有問題,而是他不想駐守宜水大營,因為他也想駐守洛水大營。
原因有兩個,第一,皇甫嵩沿著洛水河谷北岸而來,直抵皇甫嵩兵鋒之下的必然是宜水大營,所以,首先遭到攻擊的必然是他。
第二點,宜水是洛水支流,河面寬幅自然窄洛水太多,也就沒有洛水那么險要。他可以想象,被揍的最慘的,一定是他的宜水大營。
“阿多,一旦皇甫老賊來攻,我必定來援!”
李傕對郭汜拍著胸脯保證。
郭汜別過頭,表達自己的不滿,暗道:你咋不與老子換呢?老子也來支援你。
郭汜,涼州馬賊出身,原名郭阿多,因敬仰董卓豪氣,率眾投入董卓麾下,為人貪婪,性格狡詐,又極為勇武,在西涼軍中武藝可進前五,略弱于李傕。
李傕自討沒趣,看了看徐榮。
徐榮也有些頭疼,因為這事,郭汜天天這樣,反正就是一副老子不想守宜水大營的架勢。
按理說,以徐榮主將的身份,軍令如山,郭汜膽敢不從,徐榮甚至可以砍了郭汜。
可徐榮也有顧忌,郭汜是董卓愛將,涼州一系;若他依律斬了郭汜,不說董卓,就是身邊的李傕也不會答應。
徐榮皺著眉頭,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對郭汜道:“郭將軍,吾調三千北軍甲士,助將軍守宜水如何?”
郭汜一聽,徐榮調三千甲士給他,那他就有八千人,戰力也提升了!
而且,徐榮畢竟是太尉親點的主將,他也不敢太放肆,對徐榮抱拳道:“謹遵將令!”
郭汜愿意守宜水大營,徐榮暗自松一口氣,西涼這群驕兵悍將,可真不好帶。
見郭汜得了三千兵力,李傕有些眼紅,說道:“將軍,末將洛水防線太廣,兵力略顯不足,可否調兩千甲士于末將?”
徐榮聞言,哪里可能調兵給李傕,若是給了李傕兩千人,不說他自己兵力所剩無幾,就是郭汜肯定又要起幺蛾子了。
便道:“宜陽城乃吾等腹心,須重兵防守!”
李傕拱了拱手,他也就是這樣說說,能行最好,不答應也能接受。
況且,宜陽城確實是他們的心臟,軍需、糧草全在城內,要是把宜陽弄丟了,那宜水、洛水兩座大營還有屁用。
“皇甫大軍即將殺來,兩位將軍回營備戰吧!”徐榮對二人微微拱手。
李傕、郭汜二人回了一禮,大步流星地走了……
一晃兩日過去……
皇甫嵩麾下三萬大軍,滾滾而來,旌旗蔽空,刀山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