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寨管城東門外的袁紹,見到呂布領兵至管城,著實嚇了一跳,不禁慶幸這兩天幸好沒有進攻管城,不然必被呂布捅了后腚。
而今,呂布駐進管城,袁紹更沒有攻打管城的想法,下令嚴守營寨,并派遣快馬通知蔡邕,呂布脫困了。
…
隴城。
蔡邕收到呂布脫困的消息,和袁紹差不多,也是嚇了一跳,橋瑁更是后背發涼,慌慌張張地催促蔡邕下令鳴金,固守大營。
而孔融氣急敗壞的大罵公孫瓚和劉岱,怎么就讓呂布蹦出來了呢?
鳴金一響,蔡邕麾下聯軍撤回大營。
這時,一騎風塵仆仆的甲士,馳入蔡邕大營。
給蔡邕送來了中牟的具體情況,信是劉岱寫的,信中大書特書公孫瓚是如何目中無人,狂妄至極,不聽他苦勸,一意孤行改變之前趙云的圍城部署,導致呂布找到可乘之機,突圍而出。
并把他好心好意宴請公孫瓚,反被公孫瓚挾持的委屈述說了一遍,看得蔡邕都有點同情劉岱。
至于,見死不救公孫瓚,劉岱豈會提?
“公孫瓚匹夫耳!”
一聽是公孫瓚改變圍城部署,致使呂布突圍而出;孔融當即就是一陣咆哮,心里也為剛才順帶把劉岱罵了,而慚愧。
蔡邕瞥了孔融一眼,這個時候罵幾句有用?
便對橋瑁憂心忡忡道:“元偉,呂布脫困,吾等應防備徐榮反撲!”
“盟主所言極是!”
橋瑁拱手一禮,面帶怒色,憤憤道:“呂布脫困罪在公孫瓚,然劉公山亦難辭其咎!”
橋瑁對劉岱早有不滿,現在呂布脫困了,劉岱把所有罪責往公孫瓚身上推,讓橋瑁更是不忿,你劉岱不也是負責圍中牟嗎?
呂布脫困,難道你劉岱就沒有一點責任?
“元偉所言甚是!”
孔融一愣,剛才還覺得錯怪了劉岱,聽橋元偉一說,頓覺非常有理,鄙視道:“劉公山盡推罪責,非君子所為!”
蔡邕現在不想與孔融討論君子,對橋瑁道:“而今,公孫瓚遭逢大敗,且生死不明,對我軍士氣打擊頗大,反之徐榮一方卻是振奮人心,實乃我竭彼盈!吾意集中兵力,與徐榮決戰滎陽。”
盟誓西進時,當時因呂布如一顆釘子扎在中牟,為了防備后背,蔡邕不得不分兵中牟,遏制呂布帶來的威脅,現在呂布從中牟突圍,中牟潛在的威脅就沒有了。
如果再這樣分散兵力,蔡邕擔心被各個擊破。
所以,蔡邕決定集中兵力,與徐榮在滎陽決戰。
“盟主所言甚是!”
孔融連忙表示贊同,這已經是孔融第二句所言甚是!
橋瑁也大點其頭,再這樣分散兵力,確實很危險,特別呂布那數千兵騎,他們七鎮諸侯,幾乎沒有騎兵能與之匹敵。
“報!”
蔡邕剛準備向袁紹、曹操、劉岱等人傳令聚兵,帳外響起了唱報聲。
轉眼間,一名甲士入帳,躬身稟報道:“啟稟盟主,營外劉備求見!”
“讓他進來!”
蔡邕正想了解公孫瓚那邊的情況,現在公孫瓚師弟來了,正好可以問問。
沒一會兒,帳中三人就聽到帳外傳來嗚咽聲。
三人目光齊齊投向帳門,只見頗為狼狽的劉關張三兄弟走來,中等身材的劉備,邊走邊抹淚。
“在下劉備,參見盟主!”
劉備又抹了把淚,三兄弟躬身一禮。
劉備一個勁兒哭,倒把帳中三人弄得一愣。
“……劉縣令這是?”
本來蔡邕想稱劉備的字,可沒有記住劉備的字,直接叫劉備又不合適,所以只好以劉備的官職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