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盟主為伯圭兄做主啊!”
蔡邕不問還好,這一問劉備撲通一聲跪地,嚎啕大哭,那真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這到底怎么回事?”
孔融動容不已,哭得這么傷心,這么悲痛,令他胸口都堵得慌。
劉備淚水嘩啦嘩啦的眼睛,看向孔融,大哭道:“呂布夜襲吾兄大營,劉公山坐視不理,吾兄雖誓死抵擋,奈何寡不敵眾,奮戰而亡,嗚嗚!”
“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孔融氣得跳腳,我們可都是歃血為盟過的,怎么能夠背棄誓言,見死不救呢?
不禁大罵:“劉公山豎子耳!”
聽他一言,孔融張口就罵!
劉備頓覺找到下一個投靠的目標了!
“公孫將軍戰死了?”
蔡邕有些傷感,又一路忠義之士隕落!
就在前兩天,雒陽那邊傳來穎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烹殺的消息。
而今,公孫瓚戰死,十八鎮諸侯只剩十四鎮,難免令身為盟主的蔡邕哀傷。
“嗚嗚~在下有愧師兄!”
劉備跪在地上,以拳捶地,傷心道:“在下雖拼死奪回師兄尸身,然首級還是被呂布帶走了,吾兄身死不能全尸,備之過也,嗚嗚!”
孔融揉了揉眼睛,劉備拼死奪回公孫瓚尸身,令他很感動,連忙去扶劉備,寬慰道:“劉縣令危不忘義,拼死奪回公孫伯圭尸身,此乃大仁大義,真君子也!”
蔡邕、橋瑁也有些感動,劉備在公孫瓚大敗的時候,仍不忘師兄弟情義,拼死奪回公孫瓚尸身,確實令人敬佩。
其實,劉備哪有什么拼死奪回公孫瓚尸身,他三兄弟是等呂布完全撤走后,想到要告劉岱的狀,又返回戰場找到了公孫瓚的無頭尸,一并運來隴城。
劉備認為,如此更能體現他的仁義。
劉備含淚雙眼不可察覺的一亮,這一敗也不太虧,賺得大仁大義之名,繼續哭道:“請盟主為伯圭兄做主啊!”
“劉公山坐視公孫伯圭敗亡,已背棄盟誓之言,若不嚴懲,必為天下人恥笑?”
橋瑁義憤填膺,現在抓住劉岱見死不救的把柄,他絕對會不遺余力地打擊劉岱,最好像趙云弄死韓馥那樣弄死劉岱,讓他重新坐上兗州刺史的位置。
“請盟主嚴懲劉公山!”
孔融亦是怒氣填胸,盟誓之言乃是他們向全天下人的承諾。
如今,劉岱背棄盟誓,見死不救,天下人不僅會唾棄劉岱,還會笑十八鎮諸侯乃烏合之眾。
而孔融來會盟,就是為了發揚先祖倡導的仁義禮智信。
現今,劉岱背棄盟誓,是為不信,見死不救是為不仁不義!
作為孔圣嫡傳后人,孔融豈能忍受?
蔡邕嘆息一聲,道:“死者為大,先為公孫伯圭收殮尸身吧!”
蔡邕也想嚴懲劉岱,可他想起了劉岱信中的最后一句:岱已收攏潰兵,麾下三萬敢戰之士,唯命是從!
這句話,表面看似聽候差遣,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個唯命是從,到底是唯蔡邕之令是從,還是唯劉岱之令是從?
蔡邕沉宦官場,怎能讀不懂劉岱這句話的意思?
劉岱最后這句話,就是告訴蔡邕,不撕破臉皮,我還是聽候盟主的號令!
若是把我逼急了,那么這三萬大軍就是聽我的了!
這其實已經是威脅!
蔡邕雖然為此惱怒,可他又能怎么樣呢?難道真逼急劉岱?
要是真這么做了,聯軍很可能分崩離析,這是蔡邕最不愿看到的,反正公孫瓚已經死了,為一個死人搞得聯盟瓦解,值得嗎?
所以,蔡邕決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絕口不提嚴懲劉岱一事。
蔡邕絕口不提嚴懲劉岱,這令橋瑁非常不滿,冷哼一聲,揚長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