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關乃是太行陘北端,最后一個隘口,也就說,他這宿醉的一覺,醒來已在懷縣兩百里之外,快踏入并州上黨了!
“豎子,停車!”
蔡邕大怒,他哪里還不明白,這是女兒與趙云要把他帶去幽州。
“主公讓小的轉告蔡公,河內印綏已托付上黨太守!”
馬車不停,白袍軍士語氣恭敬,打馬御車。
聞言,蔡邕心頭咯噔一下,連忙摸平日里隨身攜帶的印綏。
身上哪里還有印綏?
不禁怒吼:“趙云豎子,氣煞老夫!”
………..
弄走了蔡邕,趙云就僅剩下一些收尾的事情。
回到野王城,趙云陪著何婉帶上女兒趙念,去了長月觀。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劉辯的陵墓已經修好,與長月觀融為一體,觀中塑了一尊劉辯的銅像。
何婉愣愣地看著銅像,淚如雨下,懷里的趙念不知為何,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無論何婉如何安撫,都沒有一點效果。
趙念哭得這么厲害,何婉那還有時間哀傷,以為是女兒哪里不舒服,急匆匆地回了野王城……….
一天后,徐晃的妻兒在一隊河內軍的護衛下來到野王。
讓趙云沒有想到的是,護送徐晃妻兒來的居然是方悅。
而且,方悅把自己妻兒老母也帶來了,自告奮勇要跟隨蔡邕去幽州。
趙云當然不會拒絕,方悅此人從軍多年,經驗豐富,且頗為勇武,乃一員驍將。
方悅自告奮勇隨蔡邕去幽州,其實也是良禽擇木而棲的表現。
首先,新接手河內的張揚,手下有一批將領,他這個前任太守麾下大將,能不能得到張揚重用都是一個問題!
再則,張揚的聲望與蔡邕相比差太遠!
而實力一方面,蔡邕有一個幽州牧女婿,跟著蔡邕去幽州,也就相當于投入趙云麾下。
顯然,趙云無論是實力,還是名望都比張揚強太多!
最后一點,河內與雒陽的董卓僅一河之隔,必然戰端不止,張揚勢力與董卓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方悅非常不看好張揚。
所以,方悅覺得跟著趙云,才有前途!
方悅來投,趙云自然知道方悅的心思,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只要以后方悅盡心盡職,趙云亦不會埋沒人才。
當晚,趙云設宴款待方悅,表達對方悅的重視,這令原本有些忐忑的方悅,受寵若驚,大感自己來對了。
沒過兩天,徐晃帶著百余親兵來到野王城,趙云又設宴款待徐晃,令徐晃大為感動。
另一邊,小平津對岸駐地,張遼與張揚麾下大將楊丑交接完畢后,也領著五千白袍軍前往野王。
妹夫張遼一到,趙云當即下令北歸。
最近趙云歸心似箭,可真當他北歸時,又變得傷感了起來。
他不是舍不得中原富足,而是想到一年前南下的兩萬代地兒郎,此時已不足一萬六,有四千余人永遠倒在了異鄉。
而這些兒郎的妻兒父母,都還在代郡殷殷期盼….
那么回去后,他該如何面對他們的父母妻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