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新軍中還有兩千強弩老軍,將殺傷力極大的強弩布在關城上,胡虜還真是活靶子。
“文和覺得呢?”趙云望向賈詡。
賈詡清瘦的臉龐,古井不波,微微拱手道:
“屬下也贊成新軍與邊軍對調,以別駕之策,強弩布關,足可威懾胡兒,令其不敢南望!”
沮授、賈詡都認為調回邊軍可行,這事兒也就基本敲定了。
趙云提起下一個問題,說道:“調回七千邊軍,于我方戰力是有所增強,然袁紹擴軍十萬,兵力已達十三萬之眾!”
“而我方只有兩萬余兵力可用,當如何應對明年幽冀之戰?”
這是趙云心中一直在思慮的事,冀州土地肥沃,人口殷實,袁紹又得到冀州豪族大力支持,麾下兵馬已經擴增至十三萬。
而他自己,調回七千邊軍,加上代郡境內的白袍軍,可用兵力也就兩萬多。
當然,袁紹麾下新兵的戰力,完全無法與白袍軍精銳相比,但人家畢竟有十三萬兵馬,除掉各處駐軍,估計也能拉十萬大軍參戰。
兩萬對十萬,壓力山大。
賈詡作為軍師,在看過甄氏送來的消息后,他就在籌劃如何應對袁紹大軍,對趙云拱手一禮,起身至政務堂高掛的輿圖前。
賈詡走到輿圖前,趙云、沮授、雍召也起身至輿圖前。
這幅輿圖,長五米,寬三米,上面分別標注了西面的并州,以及并州之東、幽州之南的冀州,和冀州東南的青州。
輿圖非常精致,精確到每州各郡縣江河湖泊,甚至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的鄉亭,都有標注。
當然,在這個時代,要弄一幅如此精確的地圖,花費直接以千萬計,是甄姜收集家族行商地圖,以及各州舊圖結合起來,再請技藝高超的畫師,繪制而成,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才繪制出來。
而且,這還是在有甄氏行商地圖的基礎上,若是沒有甄氏行商地圖的支撐,可能數年也不一定能繪制出一幅如此精確的河北四州圖。
趙云四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輿圖上,幽州南部涿郡、廣陽、漁陽三郡,以及冀州北部中山、河間、渤海三郡。
這是幽冀兩州接壤的六郡,在戰國時期,稱燕南垂,趙北際。
如今,幽冀兩州的分界線,大致也就是戰國時期,燕趙的分界線,易水長城,又叫燕南長城,從太行東麓,一直向東延伸到東面大海,達六百余里。
數百年前,隨著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燕國被滅,燕南長城就失去了意義。
而且在秦軍有意破壞下,以及數百年時間的侵蝕,這條沿著易水北岸筑造的燕南長城,早已多處坍塌,雜草叢生,再無戰國時期,燕長城的氣勢磅礴。
而今,天下大亂,諸侯并起,易水一線又將成為幽冀之間的前沿陣地。
歷史上,公孫瓚敗亡易京,也是死在易水一線。
如今,歷史重來,沒了公孫瓚,有了趙云,易水一線,也將成為趙、袁之間逐角的關鍵。
賈詡目光定在河間郡北端易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