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一見這熟悉的負荊請罪,氣得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心忖:我這外甥真對得起他的名字,高干,可真能干啊!
逢紀等人則心沉入谷,又出大事了!
………….
視線回到方城以東安次城。
張郃縮在安次城,據城而守,趙云麾下盡是騎兵,又無攻城器械,暫時無法攻城。
但趙云也不是拿張郃沒轍了,你張郃不是喜歡躲城里嗎?
那好吧!
我讓你在安次城待一輩子。
于是,趙云令三部騎兵督促近萬冀州軍俘虜在安次城外挖壕溝,筑壁壘。
而趙云則帶著一千八百騎,環視在側,只要張郃敢出城襲擾構筑壕溝、壁壘,他就會領兵殺上去,趁機奪城。
趙云這一招,與當年討伐張舉,在廣陽城外圍困丘力居一樣,目的在于圍點打援。
趙云堅信袁紹一定還會派兵來援,屆時圍著安次,慢慢收拾袁紹的援兵。
因為在平坦開闊的平原上,就是幽州突騎逞威的時候。
安次城上,張郃雙拳緊握,他實在沒想到,趙云把當年對付廣陽叛軍那一招,用在了他的身上。
當年他參與了那場戰斗,自然知道趙云這是想要圍點打援。
怎么辦?
張郃不停地問自己,他只有兩千騎,出城襲擾,正合趙云之意,出城肯定不行;可若是不出城,只能眼睜睜看著趙云將安次圍死。
這完全是陽謀,出城與不出城,他都是被動的一方。
初次與趙云交手,張郃就感到了無限的壓力。
第二天,一早,張郃起床向城外一看,更是完全絕了出城襲擾的念頭,概因數千白袍步軍已經抵達城外,正監視近萬俘虜在安次四門外構筑防御工事,徹底解放了數千突騎。
而那數千鐵騎在城外虎視眈眈,他僅兩千騎,出城完全是送死。
……….
陽鄉城。
方城以北五十里處,有一座圣水北岸的城池,名叫陽鄉,在前漢時叫陽鄉縣;東漢時期陽鄉撤縣,并入北面的良鄉縣。
方城被袁紹占據,賈詡將手下一萬五千人馬,分作兩支,命周倉領五千步軍馳援安次。
而賈詡則親率七千步軍與三千烏桓騎,駐進方城正北面的陽鄉城,與西面涿縣互為呼應,組成一條新的督亢防線,穩住局面。
賈詡一萬人馬駐進北面陽鄉城,身在方城的袁紹,很快得到消息!
一時間,袁紹麾下謀士,又吵成一團。
田豐昂身出列:“主公,趙云已至幽南,我方不應分兵而擊,當集中兵力!”
袁紹一個多月前領十萬大軍攻入涿郡,分別攻打涿郡由西到東,北新城、范陽、涿縣、方城四地,經過一個多月的攻城,傷亡近兩萬。
前天高干又折損一萬五千人,使得袁紹總兵力已不足七萬。
田豐認為,再這樣分兵攻打督亢防線,到最后遲早被據城而守的趙云一方耗死,應該集中兵力,攻打一地。
在田豐看來,如今我方雖然不足七萬軍力,可趙云最多兩三萬人,在軍力上我方依舊壓制趙云,聚兵而戰,才能發揮優勢。
其實,田豐的目的是想與趙云決戰,一戰定勝負。
而始終與田豐對著干的汝穎派,當即反對,許攸道:
“如若我方聚兵方城,北新城、范陽兩地敵軍,必將危及我方糧道,此關乎生死存亡,安能輕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