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郃左右為難時,西面傳來轟隆隆的馬蹄聲,卑弘指著前方飛揚的塵土,驚聲道:
“儁義,他們還找了援兵,扯呼?”
之前四比一,外加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張郃,卑弘極為自信。
但現在,一見白袍軍斥候還找了援兵,頓時沒了底氣,想到撒丫子快跑,大喊扯呼!
這下,張郃也不用左右為難了,拔馬向南狂奔。
一看那漫天揚塵,據張郃多年軍旅生涯的經驗估計,殺來的騎兵絕對不下五百,再加那一百精銳中的精銳斥候,他這四百人對上完全是找死,只能趕緊跑。
同時,張郃也意識到,己方援兵應該就在不遠處,所以周圍才有這么密集的斥候,以及快速馳援的騎兵。
張郃雖然想給援軍報信安次已失,可他現在自身難保,怎么去報信?
張郃領著數百騎向南狂奔,從西面殺來的一曲天狼騎,卻不打算放過他們,打馬急追。
原野上,兩支騎兵一逃一追;打馬如飛的卑弘回頭一看,氣急敗壞道:
“儁義,他們屬狗的啊,咬著不放!”
“他們這是迫使我們無法向援軍報信!”
張郃恍然發現,趙云不僅要安次城,還想吃掉馳援安次的冀州援軍。
因為這支騎兵追著他不放,就是杜絕他給援軍報信的可能,讓馳援他的援軍毫不知情的繼續向東。
………….
張郃猜得不錯,他在被追著不放時;好不容易休整了一夜的兩萬冀州軍,在鞠義一聲令下拔營東進。
鞠義所處的位置,距離安次城五十里,張郃剛剛遇到白袍軍斥候集結那里,距離鞠義大營,二十里都不到。
以疲敵之計來說,趙云之前襲擾鞠義兩天一夜,在昨晚本應該不給鞠義喘息之機的。
可是,趙云也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
在安次一帶,趙云只有一萬兵馬,昨日白天由周倉率領五千步軍,以及一千騎干擾鞠義進軍。
那么,白天執行任務的周倉本部也需要休息。
這下,趙云就面臨一個抉擇問題,是繼續襲擾鞠義,還是先奪回安次城?
顯然,趙云選擇先下安次,那么鞠義就有了一夜的喘息之機。
這就是古話中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兩萬冀州軍在拔營,周倉也在拔營,他的營地與鞠義一西一東相隔十里左右。
冀州軍營地里,審配皺著眉頭。
何為智者?
那自然是比一般人更聰明,眼光更深遠的人!
審配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昨夜白袍軍沒有繼續實施疲敵之計,這對審配的身體來說,是恢復體能的良機。
但審配的心,卻極為不安。
推己及人,審配自問,如果我是趙云,在連續疲敵的情況下,怎么可能予以敵人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