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豪強瞥了成廉一眼,心里腹誹,這人一看就不是干正事兒的人!
成廉受命回到右列首位后,趙云的目光,投向站在左列首位的一名文官身上。
此人四十來歲,中等身材,面向剛直,精神飽滿,給人一種精明能干的感覺。
他叫程緒,代郡代城人;就是歷史上因勸阻劉虞討伐公孫瓚,被劉虞殺了以表決心的那個程緒。
不過,如今的程緒,倒和劉虞沒有交集,自從七年前趙云赴代,程緒就在代城郡府做事,一晃就六七年了。
而今,趙云治下地盤廣了,這些有才能、有資歷的老部下,自然要提拔。
于是,趙云在半個月前就傳書代城,命程緒交接州府事務后,趕往薊城聽命。
程緒昨日抵達薊城,今天就跟著趙云來了漁陽。
程緒見趙云投來目光,身型好似站的更直了。
隨即,趙云任命程緒出任漁陽郡丞,協助成廉治理漁陽,也就是漁陽郡的二把手。
漁陽郡定下一二把手,就想要漁陽一郡政令運行起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東漢,想要政令暢通,上至一國,下至一鄉,都離不開世家大族的身影,沒有他們構成權力架子,政令是出不了府衙的。
現在的漁陽也是,趙云想要政令暢通,就必須取得地方豪強的支持。
而想要獲得地方豪強的支持,首先要有足夠的威望,或者說讓他們畏懼你,這一點趙云如今在幽州是完全具備的。
但以勢壓人,終非長久之計,是不可能令人心服的,而要避免地方豪強陽奉陰違,那就必須給他們利益,或者說權力。
也就是從他們的家族中挑選有才能的人充盈衙門,構成權力的架子。
同時,這是當今天下,任何一方諸侯都必須,也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因為這是一個知識被世家豪強壟斷的時代,人才都在他們手中,你不用他們的人,難道用目不識丁的底層百姓嗎?
這是無奈,也是這個時代的規則!
趙云看向一名身型魁梧,頭發斑白的老者;他就是鮮于雄,漁陽鮮于氏家主,曾經漁陽北部排在第三的豪強。
三年前,張舉造反被滅后,鄒丹頂上漁陽北部第一豪強的位置;如今,鄒丹也倒下了,那么鮮于氏就成了漁陽北部豪強的領頭羊。
這次鮮于雄帶領本地豪強襲占鄒丹老巢漁陽城,可謂是一腳將鄒丹踹進了死亡的深淵。
趙云的目光從堂下豪強身上一一掃過,微微拱手:
“諸位先生不畏強賊,助吾平定鄒賊之亂,使兵戈早止,恩在萬民,恩在漁陽!”
“州牧言重,吾等之責也!”
趙云這話,表達了認可他們襲取鄒丹老巢的功績,一眾豪強齊齊一拜。
“今后,還望諸位先生與吾攜手同行,造福漁陽萬民!”趙云一臉親和地說道。
一眾豪強又是一拜,齊齊道:“必為州牧效死!”
這話,趙云只當聽個響,不過他也不在意,只要這些豪強安分守己就夠了,繼續道:
“鄒賊禍亂郡治,使諸吏罹難,政令不暢,望諸君舉賢,重建漁陽!”
這句話,絕對是一眾豪強最期待的,因為一個家族要發展壯大,或者穩固現有的地位,在官場就必須有人。
當即,一眾豪強便開始互相推舉對方家中有才能的子弟,充入郡府為吏。
對此,趙云自然一一接納。
不過,趙云最注重的是恩威之道,一一接納這些豪強子弟為官,這是恩。
忽然,趙云面色一肅,看向位居左列首位的程緒:“程郡丞,汝熟通律法,鄒丹、王松二賊興兵作亂,該當何罪啊?”
程緒躬身一禮,高聲道:“啟稟主公,鄒、王二賊,所犯謀逆之罪,依漢律,夷三族!”
聽到夷三族,一眾豪強俱是心頭一顫,這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可是抄家滅族,血流成河啊!
“既是律法,便容不得情,即刻將鄒丹三族押解漁陽,依律執行!”
語落,趙云的目光再次從一眾豪強身上掃過,補充道:“對了,屆時諸君,隨我一同觀刑!”
鮮于雄等一眾豪強聞言,頓覺一股寒意從天靈蓋遍布全身。
可見,趙云這是要殺雞給猴看啊!
而他們,就是那猴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