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免禮,向你們介紹一下,這位便是泉州令,韓縣君!”
趙云非常親和向一眾鹽民介紹韓珩。
一眾鹽民又是連忙行禮,大呼拜見韓縣君。
昨夜因夜色掩蓋,趙云對十二場也就看了個大概,如今是白天,視野開闊,一看之下,好家伙,這鹽場沿著海岸線向東西延伸,起碼有十多個足球場那么大,場內的人也比昨晚多,起碼有六七百號人。
見一眾鹽民都聚集在眼前,趙云大聲道:“既然諸位都聚在一起,正好我有一個想法與大家合計一下!”
一眾鹽民見州牧有事要說,場面非常安靜,都是一副認真聆聽的樣子。
趙云繼續高聲道:“自從夙沙氏煮海為鹽伊始,我們祖祖輩輩在承襲古法煮鹽的基礎上,又不斷完善煮鹽,使鹽的產量不斷提高!”
“由此可見,我們是在不斷進步的;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的祖輩用他們的智慧,促使我們進步,那么我們是不是也要用我們的智慧,促使后人更進一步呢?”
一眾鹽民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如今煮鹽的方法,是要比最古老的方法,出鹽更多。
至于說,傳給后人更先進的煮鹽方法,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因為他們連肚子都顧不了,哪管得了后人的事。
趙云一見,也意識到不能把事情說得這么偉大,直接道:
“我今天要與大家合計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想想太陽的辦法!”
說著趙云望向刺目的太陽。
想太陽的辦法?
一眾鹽民也不禁抬頭望了一眼刺目的金日,不知道趙云要怎么想太陽的辦法。
見一眾鹽民不解的樣子,趙云決定舉一個直白的例子:“大家可有發現,將一盆水在太陽下曬幾日,盆中的水會越來越少?”
這下,一眾鹽民不住點頭,這個他們都知道,也懂。
“既然大家都知道盆中的水,在太陽下會越曬越少,那像不像大家鍋里煮鹽的海水呢?”趙云循序漸進地說道。
在場眾人一聽,還真是這樣的,太陽能曬干盆里的水,他們煮鹽也是熬干鍋里的水。
一眾鹽民見趙云說話親和,沒有一點架子,都覺得很親切,其中一名鹽丁,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壯著膽子道:
“州牧所言甚是,但小人心中存惑,欲斗膽一問?”
趙云看向問話之人,這是一名少年,同樣皮膚黝黑,但給人一種精明能干的感覺。
這少年敢主動求他解惑,令趙云不禁高看一眼,笑道:“剛才我都說了與大家合計想法,自然有什么說什么?問吧!”
那少年剛才說完請趙云解惑,其實就后悔了,但見趙云不僅沒有生氣,還親和地對他笑了笑。
他心里如有一股暖流淌過,深深一禮:“剛才州牧說太陽可以曬干水,但就算是在夏日,一盆水也需數日才能見底干渴,而我們煮鹽,半日就能熬干一鍋!”
趙云很贊賞這名少年,善于思考,也敢說出心中疑惑,贊許道:
“你說的很對,水在鍋里用太陽曬,自然比不過用柴火熬;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把鍋變大呢?大到像一塊田一樣呢?”
一眾鹽民聞言開始低頭思索;這個時代,雖然還是用大量柴火煮鹽,但已經不是最原始的直接用海水煮,而是懂得種鹽。
所謂種鹽,就是將海水中含鹽的水分引出來,具體方法就是,鹽民首先提前一到兩天,將一些松散的草或者網鋪在海邊,等夜里霧氣升騰,這些松散的東西上就會附著一層白色的鹽霧,然后鹽民把這些帶著鹽霧的東西收集起來回去煎熬,就能得到鹽。
說白了,種鹽就是為了得到含鹽濃度較高的海水。
經過短暫的思索后,還是那名膽子大的少年,穎悟道:“州牧的意思是,用鍋熬鹽,鍋太小雖快,但鹽也少!而我們如果把鍋變成田,曬雖慢,然田夠大,反而能得到更多的鹽!”
“哈哈哈!”
趙云聞言大笑,好一個聰穎的少年!問道:“你叫什么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