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云記憶里,他就沒有見到過像現代那樣又白又細的精鹽。
因為這個時代的鹽,各種顏色都有,且雜質很多,并伴有苦澀味兒。
說干就干,是趙云的性格,直接去了鄰近十二場不遠的十三場。
十三場的情況與十二場差不多,都是一群在死亡線上掙扎的鹽民,而且十三場管事,也是個喝人血的惡徒。
十三場管事遇到趙云也可能是報應,直接被砍了腦袋。
趙云同樣將十三場幾百號鹽民召集在一起,并開出十二場那邊一樣的待遇,打算用十三場的場地,打造一個粗鹽提純廠。
所謂粗鹽提純,其實就是除掉鹽里面的雜質。
這個說起來簡單,可在這個工業技術落后的時代,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正是因為不容易,趙云更要去做,若是沒有難度,這還叫革新嗎?
當然,趙云也不是毫無把握,這個時代的鹽,色澤差、雜質多,主要就是過濾器材不夠細密,讓雜質難以除盡,而趙云想到用一種東西過濾雜質,那就是他獨家生產的紙。
并且,代城那邊已經在改進代紙,試圖生產出濾紙。
不過,不管墾田曬鹽,還是將粗鹽提純,趙云也僅知曉一個大概,只能給鹽民一個大的方向,至于能不能得到高產曬鹽和精制鹽,都需要時間和汗水去摸索試驗。
用他的話來說,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反正兩個鹽場就一千多號人,他還養得起!
但萬一哪天曬鹽與提純精制鹽成功了,他就能得到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制鹽技術,必將重擊其他諸侯治下的鹽業,從而達到獨利天下的目的。
時間在忙碌中流逝,趙云一晃在兩個鹽場待了半個月,基本是天天與一眾鹽民一起干活,在實踐中摸索更先進的制鹽技術。
經過這半個月的實踐,一眾鹽民也基本知曉該往那個方向努力,這讓趙云非常欣慰,因為他要離開泉州了。
畢竟他身系幽并兩州之責,總不可能天天泡在鹽場搞試驗吧?
兩日后,泉州令韓珩再次來了鹽場,趙云向韓珩交代一番后,帶著八百虎衛東進右北平….
右北平郡隸屬幽州十一郡國之一,與西面漁陽郡一樣,北抵燕山,南臨大海,地域北南走向,北部山區,南部平原。
同時,右北平是幽州轄縣最少的郡,治下僅有四個縣城,城邑少對應的自然是人口薄弱,全郡在籍人口不足六萬人,是幽州人口倒數第二的郡。
趙云從漁陽南端泉州東進,一路都是視野開闊的平原。
而此時時值仲秋,大道兩邊粟海茫茫,谷穗飄香,令人迷醉。
“主公,今歲定是豐年!”
隊伍中,典韋跨坐紫電神駒,興高采烈地說道。
去年北地大旱,幽州各地糧產銳減,致使饑民遍野;好在今年天公開眼,幽燕大地風調雨順,一派豐收之年的景象。
看著顆粒飽滿,半青半黃,不久就要收割的粟海,趙云一臉希冀:“吾愿歲歲年年似今朝!”
“主公威澤幽并,定能歲歲如此!”典韋一臉肯定。
趙云笑道:“義猛,你何時也會拍馬屁了?”
典韋一怔,認真道:“主公,俺說得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