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邯鄲。
從去年正月,趙云離開邯鄲收拾北虜算起,他離開邯鄲已超二十個月。
這二十個月的時間,周回四十里的邯鄲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巍峨的城墻,如巨龍盤踞,厚重的磚石在陽光下泛著冷峻的光澤。
抬眼望去,城樓高聳入云,飛檐翹角,仿若要刺破蒼穹。
城門上,巨大的匾額鐫刻著蒼勁有力的“邯鄲”二字,字跡如鐵畫銀鉤,透出一股無形的威嚴。
城墻上,旌旗獵獵,甲士林立,刀山槍林,寒光閃爍。
城內,嶄新的樓閣雕梁畫棟,重檐相間,無一不在訴說漢民族的建筑美學。
交錯縱橫的大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喧囂中透著道不盡的繁華。
但最令人醒目的,卻是那西南方向,郁郁與天相接的宮殿群。
那就是在馬鈞主持下,完美復建的戰國趙王城。。
即便你身在邯鄲城內,依舊能看到宮殿的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琉璃瓦片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仿若天上的宮闕一般,盡顯王者的尊榮,與無上權威。
而趙云這次回到邯鄲,比五年前伐董歸來代城十萬百姓相迎的場面,還盛大…..
因為,隨著白澤贈劍、神龜獻鼎在天下傳開,使得趙云在河北百姓心中,不僅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州牧,更是帶有神秘光環的天命之人。
那么,趙云的歸來,自然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當河北百姓聽聞趙云即將歸來時,邯鄲周邊郡縣的百姓,紛紛涌向邯鄲,只為一睹身懷天命的仁君圣主。
一時間,邯鄲城外匯聚了數十萬百姓,他們夾道相迎,將趙云在河北的聲望推向了頂峰。
就在這時,數十萬百姓中,不知是誰大喊:“我王萬歲!”
此言一出,當真是一聲激起千層浪,邯鄲城外數十萬百姓的聲音漸漸匯聚在一起,山呼海嘯般大喊:“我王萬歲!”
然而,兵馬拱衛中的趙云,卻對此置若罔聞。
大呼“我王萬歲”的百姓,見趙云不做回應,雖然有些失望,但也更敬佩趙云的忠義。
因為趙云這是在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從未忘記,我曾是漢臣。
但就在趙云即將踏上護城河吊橋時,夾道相迎的百姓中,突然沖出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者,跪在趙云前方,泣聲道:
“明公守亡漢三載,已盡臣節,望明公以蒼生為念,晉王位,以應河北萬民之心!”
語落,老者哧啦一聲撕下衣擺,咬破手指,寫下血書。
“請明公,晉王位,以應河北萬民之心!”
老者的舉動感染了無數人,一時間,數十萬百姓中撕裂衣擺的聲音絡繹不絕,他們紛紛咬破手指,以血相薦。
…
一日后。
邯鄲城,國相府內,趙云看向虎衛不斷抬入堂中的一捆捆聯名血書。
血書的意思是大漢在三年前,小皇帝劉協身殞德陽殿時就作古了。
而趙云為亡漢守節三年,已對亡漢仁至義盡了。
所以,希望趙云不要辜負河北萬民的殷殷期盼晉升王位。
“主公,民心不可逆啊!”
大堂里,跪著近百位官員,領頭的正是河北文臣之首的沮授。
如今,雖然沒有明說將位于代郡的州府搬入邯鄲,但隨著趙云在魯陽誅殺呂布后,代郡州府的一眾官員,基本已經南遷至邯鄲辦公。
因為,代郡距中原實在太遠,已無法作為行政中心,治理各方。
而趙云所居的國相府,就是河北一眾文武暫時行政的辦公地。